第453章 提拔(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生與元末,至今活了八十多歲的劉三吾,令其真正有資格被記錄歷史的事件,是其主持的洪武三十年科舉。
在這場科舉之前,劉三吾的人生軌跡,可以用起落,起落落落……來形容,年紀比茹瑺大,元末就做到廣西省副提舉,隨著洪武元年大明軍隊收復廣西被清算丟官,其本人一直到了洪武十八年,方才在茹瑺舉薦下重新當官,可能是沉積積累的夠多,很快得了老朱看重,官位一路提拔,與王睿,朱善共尊為“三老”,官職遷至翰林學士,主管翰林院。
可惜啊,這老劉修學不修身,不是自己道德出錯,就是家人有問題,往後十二年不斷落落落……
落到了洪武三十年,熬死了一眾明初大臣,在沒人主持當年科舉的情況下,劉三吾再次被提拔上來,成了三十年春闈的主考官。
然後騷操作就出來了,洪武三十年丁丑科春闈,上榜之人竟無一北地之人,一屆進士名額全部被南方士族斬貨,從而掀起了影響了明後期的南北榜之爭,更騷的是同屆考官表示判卷他們沒錯,劉三吾更是言自己沒錯,為朝取士當真材實料,不應考慮地域南北。
算是一場另類的逼宮!
弄得老朱無奈,只能自己出來重新主持,將一百二十二名額南北一分每方六十一人,自此大明南北榜誕生。
讓人細思極恐的是,事後劉三吾並沒有被徹底清算,並在建文朝復出,官復原職編修《春秋大成》。
春秋是什麼書,那是華族歷史上第一本史書,相傳由孔子整理收集。
大成就是加釋,補充!
編史看似是小事,可背後的政治意思不少。
就劉三吾做出的事,他最終還能編史留名,可想而知這老東西背後的能量有多大,更別說逃過了明初,洪武三十年兩輪清算!
……
相較於茹瑺,讓朱允熥真正感到麻煩是劉三吾!
……
短暫的沉默之後,黃子澄開口道,“這個點聖旨已下,我們已無法更改,目前最要緊就是分析出茹瑺南下的目的,他要做什麼,他背後的人想做什麼,劉三吾在這件事中做了什麼?”
聖旨加持,兵部尚書,瓊海這邊還想保持平衡,不吸引更多的目光,既定的事實是怎麼也不能動!
至於殺人,讓茹瑺自此閉嘴,那更是沒腦子的人才會想出的自爆之策。
頓了頓,黃子澄再度開口,“雖說同殿為官,兩人表面的情況我清楚,但更具體的,宋翊,齊泰,蔣瓛可能更瞭解,不如招他們好好問問,總能有個針對性!”
黃子澄作為太常寺卿,是有資格站立在奉先殿內的。
可黃子澄不爭啊!
茹瑺,劉三吾具體情況,是在其坐在瓊海行政總理的位置後才開始挖掘的。
處於一種想要了解,但不可能深入瞭解的情況。
不過好的是,宋翊,齊泰,蔣瓛現在都在瓊海。
宋翊是應天府府尹,應天府內的情況必然瞭解。
齊泰任職兵部侍郎,和茹瑺之間屬低頭不見抬頭見。
蔣瓛更不用說了,錦衣衛大佬,監察洪武朝所有官員,他們都能看出的東西,洪武大帝自然也能看出,蔣瓛為耳目顯然看的更多。
“聽到了,就去找人吧,我們暫時先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