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死亡(第1/2頁)
章節報錯
加上閏六月,四月底從山西出發,花費半年還沒進入瓊海看似很慢,但這是沒考慮到古代的交通情況,以及古代對於物資的調集能力。
人少一路暢通,人多就必須分批分流。
三衛人馬加上親屬,秦地移民超過三萬人。
路上的保障要是不足,是要死了很多人的,真要什麼都不考慮一味趕路,那不是移民而是死亡行軍。
“如今只希望外地的情況沒有怎麼糟!”
朱允熥看著窗外的人流,眼中掠過一份陰霾。
任何時代,面對天災人類的抵禦能力都太低。
本輪海口府損失非常大,就不完全的統計,海口府內至少有百套民房倒塌,三百多套房屋成為危房,三大棚戶區的情況亦是及爛,近千戶移民等待著安置。
其實想象也能理解,古代民居沒什麼地基,土胚混合茅草就可以搭建,頂多配合一點木材,這樣的房屋在朱允熥眼中純粹就是敷衍,對抗自然天災的能力更是為零。
沒有這場颶風,日後這些朱允熥也會推掉,將人口集中到新城。
如今倒了那些,自然不可能再按原先去建,誰讓就算建了也就那樣,下一輪還是有可能倒。
可不建,失房的百姓怎麼安排,危房怎麼處理,就這樣搬入新城嗎?
不說上輪分房之後,現今有多少房屋可以分配。
就算應急分配,本在第二輪有資格分房的百姓如何交代?
頭大!
一堆的麻煩!
各地各地的情況,東方的文化傳承中,法典所能約束永遠都是道德下限,但約束出位者,執掌公共權利的人,往往是道德的上限。
德不匹位,這可不是簡單的四個字。
樸素的觀念中,天災之後官府就應該拯濟,不惜成本的去做。
“常門!”
心中有了決定,朱允熥不再拖延回到辦公桌前。
“在!”
常門作為親隨,主要的工作還是確保朱允熥安全。
朱允熥一邊書寫,一邊吩咐道,“查清這上面的內容,一定要快!”
結果白紙,常門掃了一眼,當即將公文塞進兜裡,報出了一個數字,“三天,我至少需要三天的時間!”
“我給你五天,一定要把內容給我查清楚,查透徹,經得起任何形式的敲打!”朱允熥沉聲道。
有些事上朱允熥不想做抉擇,不想去破壞一定的秩序,可當責任在前,他必須暫時先犧牲一些人和一些事。
那種無力對抗天災的土胚房不能再建!
建了也是樣子貨,本次颶風之下房屋崩塌,房屋成為危房的百姓,全數搬入新城已修建好的小區之中。
有資格的,按照資格去走。
而暫時沒有獲得資格,則透過獲房成本的上升二成來實現,銀錢不足部分可辦理房貸,相關費用從每月月俸中扣除,過程中不計算利息。
怎麼做不是朱允熥死要錢,而是規矩就是這樣的,同時要堵死一些漏洞。
也不是朱允熥不想承擔責任,實在是大環境下,他救得了海口附近的百姓,他救不了所有人。
歸根究底,人還是要靠自身!
至於上升二成的獲房成本,將在原第二批名額中抽籤後抵扣,作為房屋延期抽籤的補償。
他不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得錢,一切還是為了責任和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