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訂婚,成婚,關注的人肯定更多,加上皇族婚禮上的規矩,勢必會有中原高官南下。

在這種情況,平安這個死人還是低調點好!

“這個藏在我個人理解看來,其實也是大將深度瞭解瓊海機會,在大將到瓊海之前,瞿通大將就到了。

瞿通大將的情況,對大將來說,極可能是一很好的參考!”

“說來聽聽!”

中原太大,圈子太小,同為武勳二代,平安瞿通兩人這輩子不曾見過面,畢竟一人任職在東北邊地,一個任職在西南地帶,中間隔了幾千裡道路。

不過透過邸報等渠道,雙方還是瞭解。

平安縱自視甚高,也不敢說其本人就一定能在軍事上壓瞿落月一頭!

瞿通到了瓊海後的經歷,對平安的確是一很好的參考。

看到碼頭,距離最終靠岸存在一定的時間,平安想知道這些,張載行自然不會藏著掖著。

瓊海立國至今不過三年,很多東西和事都沒定下來。

可不同於中原,因洪武大帝個人形成的高壓範圍,瓊海很多事都可以拿出來探討和討論,沒有所謂的高壓紅線,禁忌可言。

加上新三屆鴻學生的年紀普遍在十五六歲,正是思維最活躍,對人生最為憧憬的階段,鴻學生內部的討論最多。

相對於那些某些明顯不符合實際的暢想,有三大論點得到了鴻學生,新式官員,乃至內閣的普遍認可。

第一論點,學歷論。

在個人能力,個人經驗,無法具體衡量的大環境下,學歷,職業等級,就是個人敲開人生之路的敲門磚。

如今的天子門生是老六屆的夜校學員,在看得見的未來,老六屆的夜校畢業生的未來上限最高。

跟著就是張載行,陸榮所在新三屆鴻學生。

不過上限是模糊的,關鍵還是個人的基礎,目前夯實基礎辦法只有兩條,一條是不斷的提升自身職業等級,另外一條路從基層做起來,豐富個人履歷。

張載行原本選的是第二路,但顯然在其成為平安副官後,想走基層路線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專精於本職。

第二論點,是逐鹿論。

大王,高層已在多重場合,明示或暗示對於中原百姓,名教的看法。

未來的瓊海勢必會以強勢的姿態,踏足中原,走上撥亂反正,復興炎黃輝煌文明的道路。

在這大趨勢下,有無數的功勳與個人機緣等待著他們。

投身軍機最為直接,可這不代表不參軍就沒別的路子,工部營造,行政保障,民智開化等,都能體現個人價值。

第三論點,海外論。

這一論點與今年五六月份總結出來,先有大王編著的海權論,再有商部尚書沈秀和,內閣閣老林天麓對於海外財富的描繪。

加上工部的飛剪船,五月碼頭上的盛景,無不是在告訴眾人,海外有大世界,海外擁有大財富。

無論是為了打破三百年的皇朝詛咒,還是重建以華族為主體的東方文明,瓊海都必須要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