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朱允熥離開觀察室。

聞言內閣諸人,紛紛起身和高筒說了兩句,表達了自己對李現,高筒小組認可與鼓勵後,亦是跟在朱允熥後面離去。

鬧,真的太鬧了,所有人出了試驗場耳朵都是發矇,這可不行啊!

減噪,小型化,模組化,當作為下一階段的研發核心來做,不過在技術難關全數打通的情況下,有第一事業群輔助,應該要不了多久,快的話明年這個時候應該就可以將蒸汽機投入瓊海生產生活中。

相信到時候,黃子澄還會有重獎等著李現和高筒!

“最近很忙嗎?怎麼晚才會來?”

徐妙錦端著托盤走進書房,自打禮部官員選擇在朱允熥與徐妙錦事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行事後,徐妙錦的膽子也是逐漸大了起來。

“還好,怎麼有心給我做吃的?”

看到托盤上的高湯,朱允熥露出淺淺的笑意。

內心來講,朱允熥不介意來場婚前同居,奈何這個時代就算敢玩,也不敢玩的太花。

聞言,徐妙錦面頰微紅,柔情的看了一眼朱允熥,笑道,“之前你不是想讓我做事嗎,怎麼最近沒動靜了?”

進入陌生的環境,人都需要一適應的過程。

再外向的性格也是如此。

為了日後的婚姻祈福,徐妙錦忍受了送嫁路上的規矩。

為了不想給朱允熥新增麻煩,被禮部隨行官員亂寫,徐妙錦強忍與朱允熥見面的衝動。

但不知為什麼,最近一段時間,徐妙錦發現自己做,完全就是其一廂情願,禮部的官員打進了瓊海就自發的變成聾子和瞎子,在那些人身上徐妙錦只看到他們對朱允熥的諂媚,完全沒有所謂的文人風骨。

瓊海這邊,不僅有女娃讀書,更有女性當官,這已不是視名教為無物,而是徹底將名教的規則踩進泥坑。

早知道瓊海是這樣,朱允熥對此也不在乎,徐妙錦又怎麼會去做那些壓抑自身的事嘛?

如今她就像從籠子中飛出去。

土改•葛家村,就是她的機會,只是等了多時,朱允熥這邊都沒給下文。

“哈!”

一聲輕笑,朱允熥一把將徐妙錦抱進懷裡,笑道,“我這不是考慮你之前染病,身體還沒恢復,加上瓊海和中原不同,給你一些時間適應,既然你想做了,那咱們就開始!”

前世,因藝術生的出生與後來的工作經歷,朱允熥性格中帶有一些強迫性,做事之前喜歡定計劃,做事過程中喜歡掌控節奏,就算明知一件事存有捷徑,可因犯錯的成本太大,朱允熥往往還是會選擇照計劃走。

穿越洪武,成為大明嫡孫,看似有了任性的資格,可實際情況不是哪樣,說是如履薄冰也不為過,掌握了瓊海情況更嚴峻,因而強迫性達到極致。

土改遲遲沒動。

原因很簡單,就是朱允熥認為火候還沒到,不是收地的過程艱難,而是土地擁有者思想還沒轉變。

宋家請了吳俊吃席,那一席為什麼而吃,朱允熥不要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