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進入巔峰之後就不會再有增長!

隨著工部不斷研究,蒸汽帶來的力量只會越來越大,從而代替十人,百人,甚至千人,等到那一天,你想想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不錯,老夫一開始也是覺得沒用,那是因為沒有直觀的感受,三年的時間,從無用到有用這個提升太快,我相信接下來,蒸汽機必然會從有用到有大用,至於那點消耗真的算不上什麼!”黃子澄出言附和。

“其實目前也不是沒用,不過這代表了希望!”

蔣瓛,黃子澄,解縉看的是用處,身為商人的林天麓卻看到的卻是勞動力的代替。

相對於有七情六慾的人,沒有感情只需吞噬煤炭的機械,顯然更適合高強度的生產製造。

“話是如此,可當機械取代人力之後,多出的人當如何安排?”蔣瓛再次問道。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此乃瓊海的規矩。

機械取代了人力,那些只有一棒子力氣的勞工該怎麼安排?

“……”

聞言眾人沉默下來,有限的視線與時代侷限,讓眾人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根本找不到答案,目光紛紛看向站在一旁的朱允熥,或許這個問題只有大王能解釋。

“機械是有侷限性的,其作用是在輔助工作效率的提升,而真正決定工作效率還是人。

再說,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規定,人只能從事體力工作。

蒸汽機的到來,代表了全新的世界,而在迎接這全新世界前,我們要做就是衡量,把控,讓更多的人因此而收益,而不是丟掉飯碗。”

朱允熥沉聲道。

不是他不想解釋,而是真的解釋不了。

生產力提升帶來的一系列變化,最後取決的還是人,想要深度對社會進行改革,這是一把不得不獲取雙刃劍!

歷史上蒸汽機的出現,的確出現過吃人的事,可現在蒸汽機在他朱允熥手上。

“大王說的沒錯,此物帶來影響巨大,我們存在意義就是使之用善!”

“講得好,器永遠服務與人,萬不可因噎廢食!”

“工部完成製造,而我們則要完成使用!”

……

得到怎麼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與短暫的思考之後,眾人無不是露出明悟。

人可以不假與物,但物必須服務與人。

“看來,這是要連上紡織機了?”

一聲驚呼打破了沉思,眾人清楚看到,隨著一個機關的撬動,大量的蒸汽噴射而出,水車的運轉隨之緩慢,而一旁另外一臺同樣龐大機械開始運轉,七八位女工出現在機械旁,隨著人員的到位,紡織工序開始。

“這就是你們製作的紡織機?”

這個時候,人們方才反應過來,蒸汽機旁邊那大傢伙就是高筒所說的紡織機。

這臺動力源自蒸汽機紡織機,同樣繼承了蒸汽機龐大的風格,笨重笨重的,讓人一開始還覺得其為蒸汽機的一部分。

高筒臉色一僵,他真沒想到內閣大佬反應會怎麼慢,他都說了還沒明白過來,好在高筒記得自己責任,快速為此解釋,“不錯,旁邊這臺機械就是新的紡織機,因通體鋼鐵製造,其體積是正常紡織機十倍,但經內部巧妙結構,操作人員只需要六人,多出的一位是指揮,用以平衡蒸汽機傳輸過來的力量。

同時借這新的紡織機,擁有恆定的動力後,這樣一臺紡織機,每日織布的數量是過去二十五臺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