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一筆餉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熥失語,這他媽能一樣嗎?
黎族在自己版圖內,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朱允熥都能給出威懾力,可韶關在瓊海勢力範圍外,屬於勢力組成部分。
他有心想將韶關收入囊中,但不是現在……
“算了,既有這個心意,那就按照他們來的,不過我們的條件也要提,不多就一個,組建民兵組織!”
“兵民組織?”
常森皺眉,又是一個沒聽過的名字,但想來應該是和結社自保的制度差不多,。
“這兵民組織的模式與結社自保,鄉團鄉練的模式差不多,不過人數更多,訓練更優,另外參與者每月都會得到一筆餉銀,憑證用來購買我們的貨物!”
“能具體說一下!”
常森來勁了!
這是在給軍機處充實力量,如果真的建立出這一支兵民隊伍,瓊海的安全就會多一道保證,並且因鄉團鄉練的模式,就算傳出去也不會觸及到某些敏感的神經。
“分三步走……
先期挑選兩百到三百人青壯,進入瓊海進行訓練,對等的給予一百個蒙學名額,三十個鴻學名額。
認為到位之後,與下一批新兵混訓,優中選優的標準降低,選拔出一批基層武官,人數控制在二十人到三十人,進講武堂學習半年,然後下基層帶隊半年,前後合計十八個月!
第二步,第二批青壯送入瓊海,第一批則挑選成績優異者,心向我們瓊海回到韶關,另外從野戰,內衛教導隊挑選百人,建立民兵組織,理論上客家百人出一人,人數越多出的越多。
一月之中,初一,十五集合,集合後一半留駐地負責巡守韶關各地,一半迴歸家中進行生產,每月每人給予一百文,對應票據,外加直系親屬治病的權利。
第三步,形成流動迴圈,從民兵中挑選苗子,進入瓊海整訓,然後從中挑出武官回到韶關,一定年限之後再回到瓊海!
整個過程分成五年完成,最終與韶關建立一支兩團人馬的民兵組織!”
“武器方面呢?”
常森問道一個核心點。
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無論是民兵還是因為別的,火器肯定不能給,自家都不夠用。
“在瓊海訓練的時候,自然是火器,但也需要兵馬,成績優異者可透過獎勵的方式獲得火器。
回到韶關自然就是刀槍,等到什麼時候成為可以真正相信再發配火器。
瞿能不是到瓊海了嗎?
此事由他負責,兵民組織成型之後,升軍機第三副座,其他地區開建兵民組織之後,建立民兵體系,設立兵民總司令部,為野戰,內衛,海軍之外第四體系!”
一手教育,一手武力,兩手抓就算有什麼心思,花費幾年的時間也可以按下去,而且實際情況上,客家人心思應該不多,但個體不是群體,個體只需要考慮自身,可群體卻要考慮方方面面,上面人認可,不代表下面人就能愉快的接受。
“如果這要推行的話,當從一開始限制人數!”常森說道。
這什麼民兵組織,怎麼看都像地方衛所,雖有不同但大體不會有什麼區別,而且這是要給餉銀的,那事情可就多了,確確實實要建立一個體系來支撐。
“這個你們自己做規劃,我的要求很簡單,重要的地利關口上,至少需要一個團的民兵駐守,其餘可以少一點,整個廣東兵民編制不得超過一個師團,至於日後的名額你就朝內閣要好了!”
“允熥,你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常森沒有顧忌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