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為被動接受,主導者從一開始就不是源自其本身,而且士族集團本身亦是訴求不同,人多了心思也就雜了,加上僅以利益相連線,未來矛盾只會更大,加之朱允炆不曾擁有主導權,無核心班底支援,朱允炆與未來也勢必難以平衡其中矛盾……

反觀朱允熥這邊,外來的資助不斷,但朱允熥始終捏著進場的門檻,誰能進場,誰能在他的場子裡說話,先要看朱允熥的臉面,次之還要考慮朱允熥嫡系人馬的心意,不然就算人進來了也只能靠邊站。

伴隨著這場祭祖,朱允熥與政治上可以說是徹底吃下了朱標的遺產,伴隨著眼前這場盛大的禮送儀式,則與民間吃下朱標所留。

日後就算朱允炆登基,民間對其的支援都不會少。

以嫡系為核心宗族制下,無論是為了維護自身,還是因別的,因嫡系身份而執掌了話語權的地方宗族成員,心中自有偏向。

這份偏向暫時不需表達出來,有就行了……待機會出現,人心自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後世稍有一點金融知識都知道,賬面數字都是虛的,想要獲得實打實的利益,就需要等待股市高位的時候拋售,為了求取這個股市高位,可以隨大勢變化而等待,也可人為製造。

眼前這場祭祖,就是朱允熥順應大勢一場變現……

透過這場變現,朱允熥身上所能凝聚的正統性會越強,結合淮西勳貴集團後續投資,正統性上的佔比會更多!

接下來無論是順應大勢變化,還是操控民心創造人為的變現高位,手上有貨的人,心態總能比沒貨的好!

……

“接下來就是要對此進行宣傳,中原腹地宣傳暫時可以不進行,但南方諸省卻可以,算是補上了堵門機會重要一環!”

湯和他們搞出這些,就是為了自身日後變現之時,獲得民心上的支援。

有了這一出,朱允熥日後染指皇位,那就不是造反而是能塑造成撥亂反正,與道義上佔足了好處。

歷史上的“靖難之役”,之所以被人詬病,就是因朱棣在正統性上難以站穩,好在靖難之役是朱家皇室內部的爭鬥,沒有顛覆大明的正統,換了異姓造反怕是大明的江山都要崩掉,當然目前也沒人敢怎麼做啦!

可惜,手捏著一部分正統性加持的朱允熥,又怎麼可能乖乖的等幾年再去變現?

中原腹地不行!

別說老朱沒死,就算死了士族成群的中原腹地,也是踩紅線的事。

但廣東,廣西,福建,這些原與中原聯絡不深,官員多為流放官,儒家文化不廣的區域卻可以先搞起來。

終究是天高皇帝遠!

“此事還需要籌劃,一人之謀太淺,關鍵在二期鴻學班的成員,以及瓊海與韶關,海陸豐區域的影響力!”

大事需慎,謀略當嚴!

這種踩鋼絲的事,每一步都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算了,回到瓊州再說,多少還是需和黃子澄他們進行溝通,火候不足那就繼續等!”

如今是洪武二十八年年中,距歷史上朱元璋駕崩還有三年,距朱棣造反還有五年,距靖難成功還有八年。

三年的發展已是如此,八年的時間足夠做很多的事。

就算堵門計劃受阻,八年的時間也足以讓瓊海國步入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而甩出一個時代的代差!

在這等跨時代的代差下,只要朱允熥自己不飄,中原就算進了朱棣的時代,哪有怎麼樣?

橫推就是了……

“關鍵還是蒸汽機,最近都沒彙報,真不知老劉做到哪一步,不過想來應該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