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重要的,貴女的出嫁歷來要麼順利的很,要麼麻煩的很,所需考慮的環節太多。

也就是心思岔了,不然朱允熥自己也能想到,哪輪到張定邊笑他一會。

“笑我?必須給這個老東西安排上,讓他了解了解女人為何被稱之為母老虎!”

看著跑的不見影的張定邊,朱允熥暗中給這老貨安排上來,回了瓊州就安排!

……

“你的意思,此事和宋翊無關?”

聽完常向東的彙報,朱允熥端起茶杯思考起來。

宋翊!

據常向東說,是洪武二十五年坐上的應天府府尹之位,此人在朝堂上歷來都是中立派,能做到這一步唯一的結論就是此人的能力不弱。

朱允炆權知應天府諸事後,在眾人看來宋翊調職的可能很大,但不知為何朱允炆卻沒有動他。

更關鍵是在有些事上,宋翊並沒有投靠朱允炆,面對朱允炆的提議,宋翊屬於那種你說的對我就做,你說的不對我就當放屁的態度。

城郊難民的拯濟,南京城內第一個形成有效制度就是宋翊。

過去兩個多月,常向東也接觸過如此,故而常向東認為此事中宋翊多半是被裹挾進來的。

“宋翊,這個人很乾淨,能力也非常不錯,將百姓放在心上,只是做事相對的死板,在朝堂上並沒有太大的勢力,但其歷經過的地方,離任後評價相當不錯,這才逐漸升到這個位置。

此次主要出手的是上元縣的衙役,但也只是出了一個縣尉,我出面之後很快就退了,更像試探,而且是非常謹慎的那種,加上秉公辦事,很難讓人抓到話柄!”常向東快速的說道。

“……”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這話雖然是清朝官場傳的,但明朝的情況也是大差不差,京城之地權貴本就多,早年勳貴不受約束的時候情況更糟。

別看宋翊如今為從三品大員,可日子也是半點不好過。

“抓不住話柄就別抓了,直接查查上原縣縣令背後是誰,還有戶部這道法令到底是從誰手中流出來的。

他們既然只是試探,那我們的力度也控制在試探層次!”

爭鬥,朱允熥經歷的不少。

但這個規格的爭鬥,朱允熥真沒什麼經驗,在瓊海不說是自己的一言堂吧,可問題是瓊海國的氣氛偏積極,正面,向上。

沒有什麼利益衝突,各部門之間配合無間,這類事情還真是沒遇到過。

跑回了南京,麻煩遇了不少,但這些麻煩的發起人是朱元璋,朱允熥也只需要向朱元璋負責就可以。

無需多思量什麼!

如今遇到這種情況,他當然可以直接掀桌,表達自己的不滿,也不會影響什麼評分,畢竟自身能力的不用才是真的傻。

可真要這麼做了,朱允熥就將缺少就是一次難得的鬥爭經驗,錯過這一次,往後想要也沒人會再給他這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