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冬獵(第2/2頁)
章節報錯
陝西秦地的可以動了,浙江沿海的可以招了,只要能夠吃下,瓊海國未來三年便可以敞開了肚皮吸收人力資源。
並且有明文通告,做事也可以高調一些。
一想到庫存有五十萬石糧食,每季度還會按照二十萬石上漲,在這個寒冷的奉先殿內,朱允熥的血一下子熱了不少。
朱允熥是熱血了,可那些跪在中央接受賞賜的藩屬國代表,以及文官群體看向朱允熥眼神卻變了。
老朱這是想要幹什麼?
過去瓊海國移民,老朱是以一種預設態度,集合了勳貴,商賈的力量,加上沒有根本性的利益衝突,滿朝選擇了無視。
可如今明文頒佈,而且還圈出的幾個地方?
這如何解讀?
看重朱允熥,那沒必要支援瓊海國,儲君還沒立了。
不看重,又為什麼敞開了人口輸送?
士族的確有些不將百姓當成人看了,但不代表士族不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三年的時間,朱允熥遷移了多少人?
去年是四萬,接下來豈不是要有十幾萬?
做事越來越沒章法,真得是讓人難辦。
而最酸的則是各國的代表,這差距也是太大了,優質的人口他們也要啊,哪怕帶回國種地也是好的,可惜也就想想……不然他們敢提,老朱就敢屠!
對於移民問題,朱允熥從未沒想過讓朱元璋明文聖旨的發出來。
大明,瓊海國的關係,雖是一家人但並非一戶,簡單的說分家了,而且分得非常乾淨利索。
藩王看似也有領地,可藩王的權勢需依附大明中央,沒有大明中央在法理上的背書,根本無權對於治下進行行政。
用後世的比喻,大明為一個大型集團公司,下屬藩王就是全資子公司,中央對這些藩王擁有著生殺大權,想要造反無論什麼原因都說不過去。
而開國瓊海國的朱允熥,則像是衍生出來一家新公司,這新公司的股權全部在朱允熥一個手中,想怎麼使用怎麼使用,情感上,業務上需要和大明繫結,但那最多算是戰略合作伙伴,等到老朱死了之後,下代大明皇帝,想要插手瓊海國的一切,除非動兵,經濟封鎖,打壓之外,再無別的辦法。
經濟古代羸弱也沒這方面念想,所以留給朱允炆對付朱允熥手段只有動兵。
可瓊海遠離中土,大明想要跨海動兵,不說找死吧,只要會算賬的都知道,這筆支出收不回來風險極大。
過去各方面預設瓊海國招攬難民,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有主動的,有被動的,有當做沒看到,畢竟誰也擋不住朱元璋意志。
可如今這般光明正大的補貼瓊海國,用人口這種最重要的資源去補貼,意義完全不同的,說白了就是再分一次家產,而且還是沒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