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黎族佔據人口的多數,沒有道路連線,黎族恐難服王化!”

朱元璋點了點頭,是這個道理。

道路的作用不僅僅是流通,更關鍵的是將權利衍生下去,沒有道路那些偏安一偶之地的,難道還指望他們主動服王化,懂教化?

大明一開始也是修繕了很多道路,主要的道路更是年年修繕。

“說說商人!”

新的一條道路,二十多個驛站被朱允熥分給了商人經營。

這種事情放在大明,老朱早已將屠刀舉起了,驛站也是商人可以染指的?

可透過公文,老朱也發現沒有商人的支援,瓊州的道路都修不出來。

加之受朱允熥的影響,老朱也在思考其之前對待商人的方式是否武斷?

怎麼說這也是一股民間的力量,早年南京城牆修建得了沈萬三的資助,沒有沈萬三的出資,南京城牆鬼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修完?

這可是一國的臉面。

文人也好,商人也好,誰人不貪婪,為什麼他能用文人,而不用商人?

昨天談話結束後,朱元璋思考了很久,如今看望朱允熥為其一,二則是對此詢問!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四民平等是儒家自己說的,但解釋卻是名教說的,那‘士農工商’,是因為遣詞造句是無心造成,還是本身就暗示了四民的高低,可不可以是農商工士,或者是商農士工……”

朱允熥試探的看了看朱元璋,當確定朱元璋情緒很平靜,繼續說道,“春秋戰國時期,商人也是行政的一份子,可一提到商人名教多言呂不韋,不言陶朱公,為何?”

“……”

朱元璋沉默。

是啊,為什麼提到商人就言呂不韋,不提陶朱公,難道陶朱公就不是商人?

明明有這個人存在,而且還做出了一番偉業,結果陶朱公好像被人為的從商人行列中剔除!

“還有春秋之時,管仲謀楚國,就是以鹿為引,在短短几年時間鹿肉價值越來越高,蜀國也算君子之國,可貪婪之下大肆養鹿,養鹿荒廢了稻田,最終等到齊桓公攻打蜀國的時候,蜀國無糧只能投降!

這典故爺爺應該是知道的吧!”

“咱是知道,你是想說,這故事只說了蜀國荒廢耕種,見小利而往農耕,卻從來都沒有提到管仲之謀,亦是一國致勝之法?”

“沒錯!同樣一件事的,為什麼只看到一面,明明還有另外一面在,可為什麼就看不到呢?”

“咱算是知道你小子是如何讀書的了!不過這般讀書也不是沒道理!”

老朱是半路出家的皇帝,根本沒有被名教那一套影響,其讀書的理念非常現實,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就滾。

要是換做明中期的皇帝,聽到這話的時候早已炸了,根本不會像是老朱去咀嚼這裡面的東西。

“古來皇帝三百之數,但帝王極少,允熥讀書發現歷代帝王無不用儒而不學儒,所以允熥便想著是否也可以學這些帝王,用商而不重商?”

話音落定,朱元璋的目光落在朱允熥身上,目光中充滿了欣慰之色,“咱從沒想過,咱朱家的子孫能出你怎麼一位人物,以後關於商人的問題,咱不會再幹擾你,按照自己想法去做吧,瓊海所小卻也足夠你折騰了,若是有能耐的話,中原之外隨你去動,或許日後有一天,大明傳承還要落在你這一脈上!”

朱允熥很優秀,但這份優秀卻不適合大明的帝位!

大明要的是穩,不是折騰,更不是這種折騰,朱元璋可以理解,可更多的時候大明經不住折騰。

隋煬帝也有一個遠見的君主,可他最終廢了隋朝的統治。

好在這孩子也為自己找到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