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補齊差額(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人說是商人,但實際上錢最多的反倒是百姓,一人是少,眾人方多,加上一些上戶,富戶,匯聚而出的錢糧必如恆河沙數一般,更關鍵的是百姓多有藏金!
到時候困擾中原數百年的錢荒現象就會解決,同時也會給我們爭取五年調整寶鈔的時間!”
“說第三點!”
允熥的話有道理,寶鈔為什麼出現,不就是因為銅錢荒嗎?
如果真的可以讓那些埋在地下的錢出現在市面上,大明的錢荒就徹底解決了,可解中原數百年的錢荒現象。
“第三就是折舊,發行時間較長的一批寶鈔,常流通的必定是小面值寶鈔,這些寶鈔流經多人之手,使用多年,必然已經變得破破爛爛,在兌換過程中我們必須全額支付,因為這是老百姓的辛苦錢,至於大額寶鈔則可視破損程度打折,甚至追究其破壞寶鈔之罪!”
“皇爺爺借錦衣衛,寶鈔司,將人手分散到全國各地,花費一兩年的時間將這部分寶鈔變成一年期,二年期,三年前,五年期的票據,便可透過時間將這部分寶鈔的價值穩定下來。
如果再允許,與錦衣衛,寶鈔司人員在場的情況下買賣票據,讓商人將長期票據用銅錢購買下來,最終這部分寶鈔就會慢慢聚集到商人手中,等到到齊後統一兌付,當然如果不想兌付……”
“少繞來繞去,將後面的都說了!”朱元璋鄭重的說道。
“寶鈔之勢如沸鍋沸水,之前說都是揚湯之法,主在換取時間和恢復民間對寶鈔的信心,對於抽薪之法,允熥還真想到一個辦法!”
朱允熥成竹在胸的從衣袖中掏出三份複寫的公文,“這是關於滇銅,滇銀的訊息,是孫兒連夜找來的,大理國偏安一偶,崇佛修廟,在沒有外來銅銀的情況,小小一大理號稱千佛之國,我大明打下大理的時候更是搜刮了無數銅佛,銀佛,玉佛,這些佛像的用料就產自大理,這是我查到的大理銅礦,銀礦的地點,都是易於開採的好礦,皇爺爺若是派出大軍開採,五年之內不敢說開採出數十萬兩黃銅白銀,開出一兩年賦稅是完全沒問題,到時候有了這些銅銀支撐,寶鈔的價值便穩如泰山!”
“若是開採不足的,我們還可以將金子加入寶鈔體系中,當然這是最後的辦法!”
錢莊!
什麼都可以提,錢莊怎麼絕對不能提!
老朱對於商人的戒心擺在那裡,能讓他們參與到陳舊寶鈔的貿易中,已經是無奈的選擇。
再提錢莊那就過分了,而且朱允熥也不想將錢莊放出來。
誰讓他無法絲滑的直接繼承老朱的位置,中間還隔著一個朱允炆,天知道花了幾年時間將寶鈔穩定下來的大明,是否會在朱允炆手上再出問題。
要是真出問題,他至少還有錢莊可以用來收拾爛攤子。
“有心了!”
看完三份奏摺,老朱滿臉慈愛的看著趴在錦踏上。
這孩子還真如湯和說的那樣不會表現,只會在後面默默的做事,兩年前已經吃了那麼大虧,今天還吃了一頓打。
真是不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