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悶聲發財(第1/2頁)
章節報錯
中原內對瓊州有了解也就三批人。
朱允熥一系以常向東為首的人,不可能背叛自己,就算其中有耳目說了解也是假的,人都沒進入瓊海國內。
第二波就是以林天麓為首的海商,這些商人本身就見不得光,一個個悶聲發財不好,為什麼要暴露瓊州?
第三波就是去年禮部執行傳香,開國的官員,但當時的海口重心在新城,在碼頭並不在舊城,一路又被朱允熥盯著,他們能瞭解多少?
歸根究底,瓊海國的內情在大明政治中心就是一片空白,所有的映像都保留在過去。
變化的再大朱允熥不去掀開,誰都不知道。
但也正是這種認知,在外界看來,此時的朱允熥在瓊海國內過的很慘,空有瓊海國國主的身份,卻沒有半點國主的待遇。
老朱心疼,拉兒孫來南京去享受享受怎麼了?
若是不去,藉口不好找不說,更怕有人對此進行解讀。
可問題是,明年三年計劃最後一年,也是制定第二輪三年計劃的預備階段,很多的事情等著朱允熥處理安排。
執行層面上有黃子澄,解淪,解縉,張青負責,朱允熥不擔心,但在方向把控上缺了朱允熥就很麻煩了。
時間本就沒多少,朱元璋更是駕崩於洪武三十一年,其一駕崩距離靖難也就不遠了。
這中間的時間看似不短,但就朱允熥要做的事,節奏被打亂的就不是一點兩點。
“回!”
深吸了一口氣,朱允熥一氣吐出。
老朱的威望與意志都不是朱允熥可以反抗的,這種開局一根棍結局一條龍的人物,光是目光便可以讓人心生恐懼。
“既然要回就要做好安排,據舅爺那邊的訊息,考慮到入冬之後路行艱難,召回的聖旨要麼就在這幾個月,要麼就是來年開春之後,不管怎麼樣留給允熥你的時間都不會太多!”
南下走了兩個多月,回京也需要這些時間。
更為關鍵的是留京的時間不好把控!
這一走洪武二十八年能否返回瓊州都是個問題,長一點拖到洪武二十九開年之後也有可能。
“不會在開春之後!”
朱允熥搖了搖頭,“訊息真要下達,也就七八月份,八月底之前要動身,十月前要趕到南京!”
常森不知道歷史,不知洪武二十八年諸王世子的冊封。
冊封世子是大事,按照封建王朝的習慣,單一的冊封找個朔望朝就可以解決,可一連冊封諸王世子,一般都會放在正月的,也就是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十五這樣的日子,這個日子不選,年初還有幾個大日子,如祭祀先祖的日子,如開春勸農的日子,這些都在上半年。
考慮到各地的路程,以及對子孫的愛護,老朱自然會在天氣適宜的時候召集,而不會去選那種天氣惡劣的月份。
“如果是這樣那就麻煩了!”
眼下快五月中旬,真要是這樣的話,距離動身的日子也就沒幾天了,歸期不定的情況下,朱允熥要做的準備將不少。
“先將人手召集回來,另外命常向東立刻南下,藍開負責移民問題,六月十五之前所有人抵達海口!”
“這個時間來得及,就是要苦了常向東!”
有飛鴿渠道,訊息傳遞到山東也就七日,算算時間這個時候常向東,藍開已經就第二批移民做出發準備,花二十多天趕回瓊州時間有些緊迫,但也只是緊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