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商眾在這套規則裡翻不了天,就算看透了只要還有既得利益者,或者有成為既得利益的可能,聰明人都會沉默,因為不玩這一套剩下的選擇只有掀桌造反。

“大王,這黏土還是不行,耐不住高溫……”

又是一爐粗胚爆裂,負責鍊鋼的劉漢撿起一塊破碎的瓦片搖頭道。

“看樣子只能去是中原找了!”

看了手中斷裂的瓦片,朱允熥苦笑道,“繼續琢磨工藝,這黏土的問題我來解決!”

想點科技,基礎的鍊鋼法就必須點出來,點不出鋼,鍛不出合適的基礎鋼材,後面一系列的謀劃都是空。

鍊鋼這一塊,瓊州已經完成理論的驗證,風箱結合焦煤完成控溫,十人一組每天都可以搞出三四十斤合格的鋼鐵,可這效率太低,大規模的生產想都別想,必須使用高爐。

可高爐所需的耐熱黏土器皿,就成為了攔路的第一隻大老虎。

“大王放心,工藝上我們會繼續改進,只要合適的黏土搞來了,咱瓊州一定能煉出中原都練不出鋼!”

劉漢為章丘的鐵匠,打了一輩子的鐵,偶爾也能砸出鋼來,但沒經過總結的一切都是偶然。

瓊州要做的就是將過去的偶然變成必然!

三年前的黃河奪道,失了所有的的家當,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來了瓊州,生活再一次變好,又學到了了不得技藝,若是不能給大王將鋼量產出來,劉老漢覺得往後的飯他是沒必要吃了。

“你之前說淄博可能有合適的黏土對吧?”

黏土的運用,最早起於商朝用於鍊銅、

從古至今冶金一行,鮮少能擺脫源與黏土的限制,清末鍊鋼選址湖北漢陽鋼,重點考慮就是湖北境記憶體在有高品質的耐火黏土。

朱允熥沒研究過這些,只能透過劉方等老老鐵匠口述去打聽訊息。

好在方向已經有了……淄博!

“淄博肯定有,老漢的祖先曾說過,淄博小山口一代產出的黏土最佳,此事老漢還和幾個鐵匠討論過,全都提及到這一點!”劉老漢錨定道。

“我知道了,如果真的有本王一定給你們搞過來,天氣越來越熱了快去休息吧!”

自五月,海口的氣候一天比一天炎熱,加上海面不斷蒸發水汽,整個瓊州形同一個大蒸鍋。

“那老漢先做別的去了!”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