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眾的經營可不僅僅在於中原,還掌握這南洋廣闊的土地,一代代下海的有活著歸來的,有死在海上的,亦有不少人最終選擇定居在南洋諸國,林家掌握海運的渠道,自然是掌握了雙方往來的籌碼。

“這一點我相信各位的承諾!”

朱允熥點了點頭,古來從商者多重諾,哪怕商賈在其他方面有種種不堪,但卻鮮少有將自己說出去的話重新吞進去的人。

“說說人口的問題!”

人口是必須把控的,紙面上瓊海有二十六萬戶,八十萬人,但究竟有多少人或許只有天知道。

如今能統計就只有海口,和外來人員,剩下的人口普查朱允熥已經讓解縉去做。

“目前有統計的,海口有戶一萬三千三百戶,人口六萬四千七十三,為我們做工的青壯五千七百三十一人,女眷三千四百多人,孩童二千六百六十一人,家中老人二千三百一十七人。

這是我們能影響的百姓,剩下的百姓則多為赤貧,不是發動不了他們,實乃是想要動起來,至少要解決第一件衣服的問題。”

沒調查不知道,調查過後才會知道,這裡究竟有多窮。

沒有一身衣物不來做工,看似只是羞恥不羞恥的問題,可真窮到連衣物都沒得穿的地步,為了一口飯羞恥真的不是大事。

不來做工,更多是貧困到極致的畏懼,這些人有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思,卻又畏懼一切新鮮的事務,他們所不能理解的事務。

簡單說他們連到嘗試的資格都沒有。

“一件衣服不僅是羞恥和臉面的問題,更是他們缺失的安全感,在對於赤貧百姓的呼叫上,儘量採取讓他們主動的方式,我們則不做任何強求!”朱允熥沉聲說道。

“是!”

“解縉你繼續!”

“而跟隨我們南下者,下馬坊千戶所已經全數到位,正兵二千四百人,家眷六千七百人,工匠四百七十三人,家眷一千五百六十二人,山西山東難民一千八百餘人,胥民九百餘人。

透過信鴿聯絡,南昌已有登記的南下難民四千八百人,胥民三千三百二十人。

其中已抵達韶關者,一千四百九十人。

抵達開州者,九百人,近乎兩批船就已經送達!”

“能支撐下來嗎?”

一年不到的時間,搞到怎麼多人口,而且還已經完成一萬多人的南遷,這個成績絕對值得大書特書。

“目前的情況完全沒問題,但縉認為,目前我們的重點,當收攏瓊州人心,而非繼續招攬中原百姓,就算要招至少也要等倉庫堆滿!”

不算不知道,細算一下,南下百姓的安置問題太大了,還有適應的問題。

“也罷,通知常向東,停止山東一代的招攬,胥民的召集繼續!”朱允熥給出答覆。

“臣等附議!”

眾人紛紛應承道,如今不是過去,過去沒人需外來,如今開國需對瓊海負責,內功的修煉才是當下的關鍵。

“解淪到你了!”

朱允熥看向解淪,發現解淪非常的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