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子澄先生的提攜!”

“不是提攜,而是共勉,我等踐行‘行知合一’之道,加之有大王掌握全域性,註定不會再複製過去的歷史,能者上慵者下將會成為常態,且末將中原的習慣帶來這裡!”黃子澄鄭重的說道。

“習慣了!”

郭清自嘲的笑了笑,“不過就大王的提議,郭某還真有幾分思考,明日就在大王面前表現一番!”

“可!子澄便等待郭先生的高見!”黃子澄大笑道。

……

“我們不是那些文人,政策上的事情,想的太多終有不缺,想要回答今日的問題,我覺得重心應該在船上!”

常森與徐增壽對坐,身旁還有藍玉,李增枝。

“船!”

徐增壽沾茶水在桌面上寫上一個船字,“中原的物資,人力源源不斷而來,未來一年還會繼續,運輸能力已成枷鎖,想要打破這枷鎖,要麼瓊海國開始建船,要麼有外來的船隻補充!

建船時間太久,等不了,也解決不了眼前的問題。

我覺得可以發回各家的能力,調集船隻前來廣州!”

“內陸和海運不同,大明海船多在水師手中,自禁令下達,海船早已不再生產,不過從如今我們已有六艘海船,是否可以在護送中,夾雜河船,看準了風向和水流,兩日一夜的路河船未必不能堅持!”

常森沉聲說道。

“張士誠當年的水師,當年其實也多為河船,可不照樣在江浙之外遊伐,至少樓船是可以在海里航行的!”徐增壽補充道。

“那麼船從哪裡來?”

“我覺得森哥和增壽哥,好像都忘了一個人!”

就在眾人苦思的時候,藍春突然開口,“靖寧侯葉升!”

“靖寧侯?”

“葉升?”

常森與徐增壽對視了一眼,紛紛看向藍春,“這事得交給春兒你負責,若是成了當記大功!”

“算不上什麼大功,主要葉升非我們淮西的人,所以兩位大哥方沒想到,倒是小弟與其多接觸。”

藍春並沒有攬功的意思。

靖寧侯,葉升,元朝將領早年投靠朱元璋,那個時候老朱還沒成吳王,隨後與其弟葉富,葉德跟隨胡大海建立功勳,洪武十三年冊封為靖寧侯。

葉升的爵位在洪武十三年,也就是說其封爵的原因並非在大明建立之前。

大明建立後還能封爵,所立功勞肯定不簡單……

而這位靖寧侯的功勞就在江防和海防上。

別看老朱禁海禁的厲害,但朱棣日後下南洋的根基,卻全數由洪武朝打下。

導致洪武朝一面禁海,一面暗擴水師根基的大事,發生在洪武十三年。

洪武十三年,南洋三佛齊遣使來潮,請求老朱冊封他們的新國王,對此老朱自然無不應允,可誰能想到派出的使者全部被“瓜哇誘而殺之!”

這般打臉的事,歷代皇帝都忍不了,更別說老朱這號狠人。

可當老朱看著大明和爪哇之間隔的茫茫海域,除了沉默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但也正是因此,洪武七年為防倭寇建立的遠洋巡防艦隊,被老朱慢慢放在心上,跟著便是長達二十多年的大建。

沒有老朱打下的基礎,日後朱棣想派人南下完全就是做夢。

而與洪武七年至十五年間,打造這支遠洋巡防艦隊的負責人裡就有葉升,也是四人背後勢力可以夠得著的人。

“這件事明日彙報給允熥,另外藍春你趕快寫一份書信傳回南京交給舅爺,剩下的事就讓舅爺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