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倒大黴(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熥沉聲說道。
“公約的框架已經出來,但大王之前說過,要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公約是我們和海口宿老制定,是否也要和其他地方商議,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會有麻煩?”解縉略顯皺眉。
“此事好辦,在王爺框架內,公約分為憲級和律級,憲級為根本,律級為對憲級的補充和解釋,開國之前完善憲級公約便可施行全島,至於律級可在官員培訓之後,在當地視情況而做出小改,但改動部分必須交有王爺認定,而且短時間內,我們很難對其他地區形成有效的統治!”
這會沒等朱允熥開口,黃子澄直接解釋起來。
“子澄先生說的不錯,是解某沒轉過來!”解縉笑道。
“官員的培訓,除開公約之外,還需要進行能力培養,未來一兩年內海口的開荒都不會停止,學習完公約之後,就讓他們帶人親自開荒,視開荒的表現和成績,決定他們的去留,當然更為重要還是培養屬於我們的官員,不能接受行知合一思想的,不管能力如何,學識如何,都要被打成守舊官員,一刀切的確有誤傷,但我們現在要快,要穩!沒時間在這上面浪費精力!”
獨裁不是好事,但獨裁但在一個勢力建立之初卻能更好的辦事。
“這樣的話,我們就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可僅靠學校培養,沒有四五年很難滿足!”黃子澄沉聲說道。
他們也帶了一些讀書人來到瓊洲,但人數真的不多,而且能力多有不足。
“學校我們等不了,但我們瓊洲青狀也不少,對於子女的讀書他們看重,要是給他們讀書的機會,相信他們更為珍惜,可從各個隊伍中,挑選做工認真,頭腦精明者,與夜間大食堂開班掃盲班,讓他們讀書識字,一期暫定六個月,一期後優秀者脫產學習三月,之後在跟在各位先生和我們的官員身後,經一年到一年半培養,縣令或許難以成,但縣丞,主簿之則卻可行!”
“大王此法大善!”
“好技法,如此一來我瓊洲文脈必將昌盛,解淪願教書一座大食堂!”
“解縉也是如此!”
“具體安排各位先生自己選擇,除開青狀之外,我們也不能忽視下馬坊的軍戶,名額也要照顧到,同時就教材而言,也需要精簡!”
朱允熥補充道。
“軍戶若是能識字讀文,將是最好縣尉人選!”
“只是人數上,是否要個上限?”
“當然,七座大食堂,人數暫定一百四十人,每座大食堂二十人,如此也方便教學,開班之前當官之言不需要提,結業之後,第二批人選挑選之後在告知,避免中間有人突擊表現,現在開始觀察,暫定三月十五之前敲定名額,軍戶最少四十人!”
朱允熥再次補充。
百業開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