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中原浩劫,民生凋敝,人口凋零。

老朱本身就是苦出身,受盡了苦難,對於民生盯得非常緊,早早的開始了休養生息的政策,縱然洪武年間天災不斷,但老朱還是透過移民戍邊的方式救活了不少人,想要在老朱手中搶人,做夢!

“等等,移民戍邊?”

想到移民戍邊這一政策,朱允熥猛地一愣,快速在紙上寫下一十四個字。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明初大移民,三朝五十一年,十八次移民!”

“我怎麼把事給忘了?”

明初,因天災黃河氾濫,蝗蟲肆虐,戰鬥而造成的饑荒,波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諸省,為此明朝初年先後從山西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移民十八次,中經山西洪洞縣大槐樹辦理“憑照川資”,向全國各地移民,移民範圍包囊後世十八個省份。

期間有記錄就有百萬之多,無記錄者不知幾何?

僅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就安置山西民兵十萬,鈔各30貫,令其養牛屯田。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也就是眼下,這一波我沒機會的,但如果沒我記錯的,這一波只是開始,此後兩三年間山西水災,旱災不斷,真正平定要等到洪武二十八年!”

“其中有一次,宋國公馮生,穎國公傅友德,與山西編衛不知是六衛還是八衛,每衛五千六百人,因去處不定,在山西耽誤數月之久才做出安排!”

朱允熥皺眉。

他不是主學歷史的,也不研究明史的,他只是夾帶著讀了一點,自然不可能記得所有。

但有這些記憶就夠了。

“兩年多的時間,是有可能完成操作的,明朝初期的軍戶衛所可不是明中後期,馮勝,傅友德都是老將,他們挑選的絕對是青年精壯,若再加上他們的家人,吸收一衛人口至少得到一兩萬人口,不要多來個兩衛,就是三四萬人!”

“而在此之前,我要做就是發展,做好接受中原人口的準備!”

三四萬人看似很少!

但實際上這對於調整瓊洲的人口結構卻非常有利的。

加上就藩身邊不可能沒人,如此一來人口結構上也就穩了。

兩三年!

穩住!

“人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技術!”

從洪武二十五年到建文四年,朱允熥有十年。

二年時間打下根基,這已經很快了,人多有人多的用處,人少也有人少的方法。

核心還是在技術!

士農工商,自古到今優待都是士族,但一個民族未來還是掌握在工上。

太高科技朱允熥知道,但搞不出來,但基礎還是懂得。

三酸,鍊鐵,復刻出這四樣東西,十年時間不說將科技上攀升到蒸汽時代,跨越到十六世紀還是可能的!

“核心三要素都可以慢慢解決,接下來就是迴歸眼前!”

理清思路,看著落滿線條和文字的紙張,朱允熥一臉微笑的將宣紙捲成一團丟進燭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