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軍也有一部分部隊在訓練場,這裡有章萬思的騎兵團,配合近衛軍訓練步兵怎麼剋制騎兵。

近衛軍這次北上任務,就是針對關寧鐵騎的主力部隊。

馬車在水泥路上疾馳,具有彈簧減震功能的馬車,車廂內一點也感覺不到顛簸。

“秦王殿下, 這次您不親自領兵出征嗎?”

李鳳鳴有些驚訝,蘇河這次坐鎮漢中, 沒有再次領兵出征。

蘇河笑著說道:“要鍛鍊前線的將領。

我們現在的底蘊, 已經能允許失敗一兩次。

將領們跟在我身旁和獨自領兵,對他們的鍛鍊完全不同。”

秦軍現在已經發展壯大,這次又開始兩線作戰。

蘇河去任何一個戰線,都會影響另一隻軍隊。

他所在的地方,物資和援軍肯定會優先滿足。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軍中會慢慢造成裂痕。

今時不同往日,秦軍也開始走向正規化,不再是草臺班子。

大量經過長時間訓練的新兵,他們已經知道為誰而戰,他們屬於誰的兵。

蘇河的軍校學生,佔據著絕大多數軍官的位置。

蘇河起勢以來,收養了很多孤兒,他們大部分成為一名軍隊連級以下祝師。

控制著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基層士兵。

經過多次戰爭的勝利,蘇河在軍中的聲望也達到頂點。

蘇河對軍隊的掌控,變得更加緊密,沒有任何人能取代他的地位。

軍隊規模也達到近三十萬,損失一兩支軍隊,也不會傷筋動骨。

最關鍵的是蘇熊等將領,經過多次戰爭的鍛鍊,他們已經成長起來。

蘇河可以放心把軍隊交給他們。

他今後主要工作,就是搞好工業和經濟。

只要錢糧和槍炮充足,他麾下計程車兵,就不懼怕任何一支軍隊。

秦軍現在已經完成全火器化,不再依靠大刀長矛拼殺。

全火器的軍隊,對後勤和工業的依賴極為嚴重。

哪怕軍隊所有制衡手段都失效,蘇河把他們的後勤補給一斷,這支軍隊也失去了戰鬥力。

秦軍拿著火槍很厲害,真拿大刀長矛與明軍廝殺,未必能比得過經驗豐富的明軍。

秦軍強大的戰鬥力,那是建立蘇河在漢中,辛苦建立的基礎工業之上。

火器只有成規模,才能發揮出它們強大的威力。

這也是蘇河不害怕大明搞火槍的原因。

沒有煤炭鋼鐵工業作為支撐,手工鍛造火槍,成本會突破天際。

大明朝根本養不起純火器的軍隊。

大明朝製造的少量火器,肯定裝備在家丁兵的手裡。

火槍這種火器,沒有規模列裝,戰鬥能力有限。

明朝貪官汙吏橫行,到處都有漂沒。

明軍手中的火槍質量未必會很好。

李鳳鳴在馬車中,他與蘇河探討大明軍隊,可能在什麼時候,發起全面進攻。

李鳳鳴聊了很長時間,看到蘇河心情不錯。

他才委婉的勸道:“秦王殿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