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望遠鏡和顯微鏡(第1/7頁)
章節報錯
蘇河帶著少年班學生吃完飯。
他親自把少年班的學生送回宿舍,再回宿舍的路上。
蘇河面帶微笑說道:“我是你們的老師,咱們師生不需要見外。
有些建議,你們可以直接和我提。
你們這次課後作業,都準備做什麼?這麼選擇的原因是什麼?”
秦雲抱著一大杯牛奶,邊走邊喝著牛奶。
她來到科學院少年班,才第一次品嚐到牛奶這種食物。
秦雲聽到蘇河的提問,她心直口快的說道:“老師,我覺得小學《自然》書,應該改一改。
應該把《自然》改為《科學》,以培養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為主。
教導簡單的知識體系,比如物理、化學、生物的相關知識。
現在《自然》太過籠統,講述的也沒有重點。
很多知識不成體系,普通學生根本學不明白。
天文地理,科普猜想一大堆。
聰明的人能自主學習,挑出重點。
不聰明的人,完全學不明白這節課。”
蘇河聽懂秦雲的意思,《自然》這本小學書不成體系。
沒有接觸過科學的孩子,根本不能由淺入深的學明白。
其他人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學,大多數學生,連第一冊《自然》都沒有學完。
秦雲已經靠自學,學完了整冊書。
她的建議更有代表性。
蘇河也知道這個問題,他和田家鵬梳理好知識體系,正準備改正小學的理科教材。
不只是《自然》這本書,《數學》也要進行一定修改,讓整體數學體系由淺入深。
小學數學也更重實用性,以四則運算和珠算為主。
蘇河發現大多數人,上完小學就畢業。
秦王府提供免費的小學教育,幾乎覆蓋所有適齡兒童。
蘇河在銀幣最緊張的時刻,他也沒有消減教育開支。
這些經過小學教育的學生,將是他最鐵桿的支持者。
秦王府沒有能力提供全面普及的大學教育。
蘇河設想的大學,學生分為兩部分,天才的貧民子弟免費讀書,普通的富人子弟花費重金讀書。
大學辦的好,收到的學費也許能彌補小學的大量虧損。
蘇河面帶微笑,讚許道:
“秦雲說得非常好,老師已經準備更換小學教材。
你們接下來要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幫助我由淺入深。
編寫出一本小學生能學明白的小學教材《科學》。
小學《自然》剔除理論公式部分,以科普為主。”
在蘇河眼神的鼓勵下,少年班的學生們,又提出很多建議。
學生們沒有進入社會,大部分想法很天真,年紀太小經歷也少。
他們大部分建議,都是身邊經歷過的事情。
學生們提出一些比較出色的建議,蘇河也虛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