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來到四川都督府。

蘇熊正和李鳳鳴商討,軍隊的調動問題。

“李先生,蘇熊大哥。

軍隊都已經調動完了嗎?”

李鳳鳴回答道:“蘇統領,我們即將離開四川。

按照你的吩咐,除了第一軍和第二師,派各團駐守四川重要地點。

其他部隊,都匯聚到河邊集合點, 透過長江水師運到與蓉城,他們與我們一同返回漢中。”

蘇河準備視察完鹽業公司,搞定鹽業改革,就返回漢中稱王。

“四川都督府要安排好傷兵。”

陣亡計程車兵,都督府派人去家裡送達陣亡通知書,骨灰安放在當地大型祖廟烈士閣中。

當地的戶部下屬衙門,會指導鄉公所等基層官府, 每年按時給軍屬發放撫卹金。

有困難的軍屬,還會安排進適合的工廠或是衙門。

傷兵只能在當地養傷,傷好後才能安排具體工作。

蘇熊在蘇河和李鳳鳴談話時,他翻找出一份資料,遞給蘇河。

“蘇統領,我們四川都督府對傷兵有詳盡的安排。

受到輕傷,能返回部隊。

一般安排他們,重新回到原先的部隊。

肢體殘缺,但恢復較快的人,都安排他們去屯墾兵團當教官。

想要退役,識字計程車兵,安排他們去當鄉長或是當巡捕隊長。

不識字,只能當普通的巡捕。

地方給我們反饋,這些人上過戰場,肢體殘疾也比普通巡捕更能威懾毛賊。

受傷的各軍祝師,他們大部分轉業, 在各府縣建立祖廟當祝師。

還有一部分經驗豐富的傷兵,進入到新兵營,負責訓練新兵。

剩下六百多名傷兵,正在由軍醫治療,大部分已經脫離生命危險。”

蘇河簡單翻閱這些資料,大部分傷兵都已經安排到位。

他看向蘇熊問道:“對於四川招募新兵,我們採用新的軍餉,士兵反響怎麼樣?”

蘇河在起事之初,沒有大量銀兩,只能用土地充當軍餉。

每名士兵軍餉是每年一畝地。

現在軍隊規模八萬人,每年支出就是八萬畝土地。

現在還能輕鬆支出這些軍餉,等到軍隊規模更加龐大,戰事也不算激烈時,支付軍餉就需要大量的土地。

用銀幣支付軍餉,軍餉可以快速回收。

用田地支付軍餉,軍餉就沉澱在士兵手中。

蘇河以攻下四川為節點,之前入伍計程車兵屬於功勳軍人。

普通士兵繼續獲得每年一畝地的軍餉。

軍官全部改成,用銀幣作為軍餉。

新入伍計程車兵,執行新的軍餉,每個月二兩銀幣。

蘇熊回想著軍中的風言風語,他組織一下語言,說道:“軍中確實有一些風波。

但軍官的薪水比一畝地值錢多了,經過祝師的引導, 這事兒很快就消散。

對普通士兵沒有影響, 他們情緒都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