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圓很快吃完飯,他盯著旁邊的菜盆直流口水。

孫犇看到他的樣子,笑著說道:“沒吃飽,沒吃飽我再給你盛一碗。”

曹正圓驚訝的說道:“你們沒吃飽飯,還能再盛一碗,這待遇真好。”

他立刻站起來,又滿滿的盛一大碗飯菜。

“你們的待遇真好,一年能吃一頓肉菜,這日子過得很不錯。”

孫犇笑著說道:“怎麼可能一年一頓,我們平時七天一頓肉菜,戰時是三天一頓肉菜。”

“待遇這麼好。”

不只是曹正圓,所有明軍降兵都非常驚訝。

沒想到他們待遇這麼好。

曹正圓厚著臉皮問道:“這位兄弟,我們也要加入。

軍中的待遇怎麼樣,給我們講一講。”

孫犇就等這句話,他可不是普通的炊事班士兵,他是一名祝師。

他們來的人全是祝師,最擅長做思想工作,特別是訴苦運動。

孫犇立刻給這些士兵,講述他們軍中的待遇。

他藉著這個話題,說起了自己的身世。

他也是一名大明朝的普通軍戶。

孫犇介紹自己的身世,這些人都有共同的經歷。

他們能輕易共鳴孫犇說的事情,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

孫犇說著自己以前的苦難,這些人都流下眼淚。

同時向孫犇傾訴,他們當軍戶時,受到的苦難。

孫犇根據自己學習的經驗,把他們受到的苦難一點點分析。

真相就是大明朝廷和將領對他們的剝削。

曹正圓聽完恍然大悟,他立刻把手中舔乾淨的碗,摔在了地上。

“我們平時給千戶大人種地,戰事給他們賣命,這些人就是這麼對待我們。

平時都吃不飽飯,遇到困難還要賣兒賣女。”

李鳳鳴聽到降兵營地內,響起陣陣痛哭聲。

他不時還能聽到,這些人對將領和大明朝廷的咒罵聲。

人非常容易受到群體感染,與相同身份的人,共情某一件事。

人群中的祝師,可以輕易把沒有共情的人挑出來。

這些人大部分是家丁兵,他們是既得利益群體,很難透過訴苦運動轉化。

這群人會單獨看押,經過嚴苛的審查,沒犯下大錯,會被清理出軍隊。

剩下的大部分降兵,哪怕是反正的將領重新回到軍隊,這些降兵也不會在擁護將領。

將領們已經失去自己最大的底牌。

這些祝師本領很強大,術業有專攻。

讓李鳳鳴來處理,他肯定完不成。

時機已經成熟,李鳳鳴帶隊親自給反正計程車兵,發放之前答應的賞銀。

每人十枚銀幣,人人都有。

發放銀幣過程,就是強化這些士兵對統領府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