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朱燮元逼急了,放棄湖廣的穩定,再調過來一支大軍。

蘇虎得到確切訊息,他就出去安排手下,埋伏在漢水,搞掉明軍的紅夷大炮。

明軍沒有紅夷大炮,根本不可能攻破漢陰防線。

時間緩緩流動,蘇虎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明軍的到來。

他站在山頭上,旁邊就是混凝土修建的炮臺。

有重炮守衛,他絕不讓明軍從這裡前進一步。

蘇虎看到前方天空上炸響紅色的煙花。

這是馮三秋發來的訊號,他們已經看到明軍,準備對明軍水師發起進攻。

……

馮三秋帶領一個連計程車兵,乘坐大船躲在蘆葦蕩中。

船上裝著一個個直徑半米的大木桶,每艘船上都裝有一百多個。

在木桶的上方,插著一個竹筒,竹筒裡面是特製的信香。

這種信香燃燒非常穩定,不容易被風吹滅,沾上少量的水都能繼續燃燒。

信香燃燒速度非常穩定。

這個木桶就是水雷,飄在水中的開花彈。

馮三秋發完訊號彈,告訴蘇虎他準備發起進攻。

他立刻下令道:“大家都注意安全,按照平時的訓練,仔細操作水雷。”

馮三秋帶著他手下計程車兵,把船開道漢水中心。

他們船隻在河上排成一列,保證投擲水雷,能覆蓋整個河面。

士兵用力划著槳,他們乘坐的船,才沒有順流而下。

每人抬著水雷,把它放在水中。

士兵都有自己的編號,水雷信香的長短也不一樣。

士兵用繩子牽著水雷,不讓水雷脫離船隻。

馮三秋從兜內拿出望遠鏡,這是極為珍貴的東西。

他上級都沒有這東西,這是他執行重要任務,參謀長借給他的望遠鏡。

馮三秋從望遠鏡中,已經看到明軍的大船。

他不斷在心中計算,明軍團隊距離他的遠近。

這些水雷不是觸發型,是靠信香引爆。

必須算準水的流速和目標的距離。

距離沒有算對,水雷沒有在明軍船隊附近爆炸。

他們這些人就白費力氣,只能駕駛火船,撞擊準備十足的明軍戰船。

馮三秋心算著距離。

他吹響了手中的哨子。

士兵整齊畫一,用手中的火摺子,點燃水雷上的信香,並把竹筒蓋子蓋上。

馮三秋在次吹響哨子,第一排士兵鬆開手中的繩子。

水雷順著水流,飄向下游。

馮三秋又一次吹響哨子,第二排士兵鬆開手中的繩子。

他不斷吹響這哨子,水雷按照不同的間隔,飄向明軍的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