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告別想法奇特的道士,他帶著王文君繼續遊覽漢中城。

他讓蘇長勝調查一下道士的情況。

前方傳來吵鬧聲,一名中年官吏,喝的醉醺醺。

正想闖進一棟氣派的紅樓之中。

幾名巡檢攔住這個人,他正趾高氣揚的咆哮道:“我是戶部的六品官。

你們竟然敢攔住我,信不信我扒了你這一身皮。”

紅樓外面還有牌匾,上面寫有漢中教坊司。

巡檢面色不變,依舊在阻攔這個官吏。

“封控區域,你在反抗我們就要動手了。”

“夫君,你們還要留著教坊司嗎?”

王文君露出憐憫的神色,勸道:

“夫君,教坊司就是官方青樓,大明朝把罪官的妻女送進教坊司。

主要服務於當地官吏,現在最出名的就是京城教坊司。

金陵教坊司是最大的教坊司。

女子進入教坊司,成為樂籍。

她們就世世代代都是樂籍,從小培養文化,長大就會出來接客。

賤籍制度是傳承一千的制度,它是時候廢除了。

夫君,這些女子很慘,你不是愁找不夠教孩子識字的老師。

她們應該能勝任。

官府強迫女子接客,對官員培養也不好,只能養出貪官汙吏。

李鳳鳴和五牛叔,都向你多次反映,基層的將士和工匠,很多都找不到媳婦。

這些人連帶孩子的大齡寡婦都願意娶,這種教坊司的妙齡女子,他們應該不會嫌棄。”

蘇河聽到妻子王文君的話,他立刻就感到醍醐灌頂。

戶部已經做過粗略的統計,識字的人不到萬分之一。

軍隊經過掃盲教育,士兵也只是認識三百個左右的常見文字。

這些士兵還是軍隊的骨幹,不可能讓他們去教學生。

一部分文人不是自命清高,因為各種原因,絕對不會出仕。

另一部分只是想去當官,不願意去當老師。

蘇河之前完全忘記,識字的人群,還有另一個人群。

大家閨秀和以樂籍和清倌人為代表的青樓女子。

現在這個社會環境,大家閨秀不會去學校當老師。

但青樓女子,她們可能是最想掙脫封建禮教束縛的人。

給予這些人新生,她們完全可以去教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