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與文武官員確定制度。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工作,論功行賞。

蘇河已經確定好每個人的賞賜。

在討論爵位制度時,蘇河就明說,不搞世襲罔替。

所有爵位減等世襲,後代沒本事,幾代人之後,只能當個普通人。

爵位分為王、公、侯三個大等級,每一個爵位分為三級,一共九級爵位。

爵位有享有特權,但沒有免稅待遇。

逢年過節有賞賜,但爵位沒有俸祿。

大明現在都開始拖欠宗室的俸祿,有的大明宗室子弟買不到糧吃,都餓死了。

朱元璋的子嗣一代代傳承,到了明末宗室人口就幾十萬人。

他們的俸祿,對國家來講是一筆龐大的開支。

蘇河這次只封了兩個縣侯,沒有大肆封王。

蘇熊被封為鳳縣侯、蘇壯被封為褒縣侯。

洪教主建制時,封了一大群王爺,最後導致封無可封,內部大亂鬥。

蘇河對於功勞不夠的人,採取勳章獎賞有功的人,一共製造玉金銀銅鐵五種勳章。

每種勳章都包含一定的特權,但也不包含免稅的權利。

獲得勳章的人,有一種最基礎的特權,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升官。

有人能獲得三枚玉勳章,就會被封為縣侯。

軍官獲得勳章的人數最多。

蘇虎和李鳳鳴獲得玉勳章。

蘇鷹、周凱、李大壯、張瑜亮獲得金勳章。

其他團營級立功的軍官,都是銀勳章。

立功的基層軍官,獲得銅勳章。

立功大功的普通士兵,也獲得銅勳章。

大部分士兵,都能獲得一枚鐵勳章。

文官只有李志升一人,因為管理後勤有功,獲得一枚金勳章。

獲得銀勳章有王仲策、金銀花等人。

獲得銅勳章是一些立功的官吏。

授予爵位和勳章很快完成,蘇河準備宣佈統領府各大職位。

他自己任都督府大都督,李鳳鳴任參謀部參謀長,蘇鷹任憲兵部部長。

軍隊進行新一輪擴軍,為了防止像蘇河在略陽城那樣,軍隊沒有經過訓練,戰鬥力減弱。

蘇河採用老兵帶新兵的方式,讓軍隊快速形成戰鬥力。

這次擴軍一共組建兩個師,三個特殊旅。

蘇熊任一師師長。

蘇虎任一旅旅長,蘇石任二旅旅長,蘇山任三旅旅長。

蘇壯任二師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