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國首相於天方,看到瑞王蘇雷與總參謀長陸前進,三言兩語之間。

他們就決定好瑞國未來的戰略發展。

他對於這個情況,一點都不意外。

瑞王蘇雷是一個好戰的君主,一直想要證明自己。

他即便是皇帝蘇河的兒子,帝國的皇子。

他獲封諸侯王,那也是憑藉本身的功績,而不是皇子這個身份。

更何況蜀王錢明義在帝國擔任首相時,他是支援大皇子蘇蜀成為太子。

這就完全是瑞王蘇雷與蜀王錢明義之間的私人恩怨。

當這份私人恩怨疊加國家利益衝突。

瑞國與蜀國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瑞國之前猶猶豫豫,主要是有兩點擔心。

其一是某些國家等到魏國和蜀國兩敗俱傷,他們跳出來摘桃子。

其二是瑞國的百姓,對於這場戰爭的支援程度。

全面開戰,沒有百姓權力支援,這場戰爭會打得很艱難,還有很大可能失敗。

瑞國與蜀國全都遇到類似的動盪,兩國輿論都有些失守。

這必然是歐洲某些國家出手,在瑞國和蜀國國內攪動風雲。

這些國家的動作,那也說明他們願意在帝國畫出來的框架內行動。

瑞國被突然之間突襲的可能性,就減少了許多。

某些國家引導輿論的行為,讓瑞王蘇雷順勢而為,國內百姓普遍支援戰爭。

瑞國的內因外患初步解決,綁在瑞國身上的枷鎖,那也初步移除。

瑞王蘇雷信心十足,準備大幹一場。

於天方作為瑞國的首相,他當然不會在重要時刻站錯隊。

他等到瑞王與總參謀長商量完事情。

首相於天方先是支援瑞國的戰略。

他隨後擔憂的說道:“王上,瑞國百姓只有一少部分支援戰爭。

大部分百姓都在沉默,他們雖然沒有發聲,但他們的意見也至關重要。

朝廷不能不理會這些人,而是要爭取他們的信任,向他們講明白,朝廷為什麼要發動戰爭。

只要國民支援我們對外發動戰爭。

某些國家無論怎樣離間,都不會動搖國民對朝廷的信心。”

瑞王蘇雷聽到這句話,他點頭說道:“父皇曾經說過,工業時代的戰爭,能發動更多國民參與的國家,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這個能力叫做全面動員能力。

帝國這些年的手段,一直在加強帝國的動員能力。”

總參謀長陸前進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但他稍微思考,就覺得這種理論極為高深。

他感慨道:“臣等只是明白什麼是戰術,能夠策劃一場戰爭的勝利。

帝國偉大的皇帝,才是真正的戰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