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王李大壯與大都督孔二牛兩人在王宮的涼亭之中賞景。

他們看著天上不斷落下的毛毛細雨,這是雨季即將結束的徵兆。

侍衛和王宮的太監,都在距離涼亭較遠處警戒。

曹王李大壯望向北方,開心地說道:“真是天涼好個秋。

秋高氣爽的時節,本王得到趙國內亂的訊息,真是太開心了。”

大都督孔二牛看到曹王李大壯激動不已,聽到曹王李大壯所說的話,強忍著沒有笑出來。

曹國地處熱帶地區,哪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季節,只有旱季和雨季。

熱帶地區的降水極為龐大,河流經常發洪水。

熱帶地區的雨季,小規模的滲透還行。

大兵團作戰,只是物資轉運這一個問題,就無法解決。

沒有任何一個熱帶國家,能敢保證在瓢潑大雨之中,把數萬人所需的物資,保時保量運往前線。

哪怕是已經修建鐵路,沿途的鐵路都經常被淹,火車的通行都無法保證。

即便是物資非常幸運,一路上沒有任何洪水和泥石流,平安運抵前線。

在瓢潑大雨之中,軍隊也無法展開戰鬥。

人和裝置都無法承受,這種惡劣的天氣情況。

當然,雨季不是說戰爭就停止了。

在沒有下雨之時,兩國的軍隊會正常展開戰鬥。

只是兩國的軍隊,都默契選擇陣地戰,而不是運動戰。

在雨季進行運動,非戰鬥減員的人數太可怕。

陣地戰就是拼消耗,曹魏兩國都是工業大國,完全不怕拼消耗。

正是因為實力相近,這種陣地戰無法讓曹魏兩國分出勝負。

除了雨季這種天氣影響之外,相比於曹國的盟國瑞國,深陷於歐洲戰爭的泥潭之中。

魏國的盟國趙國,他們可是雄霸北美,虎視眈眈。

曹國與魏國兩國的工業實力差不多,單論軍工的實力,曹國的實力更強一些。

畢竟曹國整體的戰略,就是優先發展軍隊與軍工業。

但也只是稍強一些,根本無法應對趙魏兩國聯合的實力。

雨季加上趙國潛在的威脅,這才是曹國沒有大範圍用兵,曹軍與魏軍決戰的原因。

現在雨季已經過去,趙國也因為其國內出現的問題,無法對外派出軍隊。

朝魏兩國決戰的機會已經來臨。

曹王李大壯正是因為他等到了,一直在等待的時機而高興。

曹王李大壯自信的說道:“趙王蘇熊看似平易近人,他其實很驕傲。

這種傲氣打仗的時候,可以讓他勇往無前。

但用在治國上,認為自己所思所想完全正確。

這就有些認不清自己的實力。

老祖宗說的好,國之重事,唯祀與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