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局勢驟變(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為了防止有的觀眾,不瞭解事情的始末,我先介紹一下《安隆條約》的背景。”
主持人王小虎語速非常快,介紹完曹魏戰爭的背景與《安隆條約》的內容。
主持人王小虎介紹完之後,他看向坐在對面的米有德先生與透過電話連線王慧先生。
“兩位,誰先談談對《安隆條約》的看法。”
米有德先生客氣的說道:“王慧先生先請。”
王慧先生沒有推辭,他語氣平和地說道:“《安隆條約》看著讓人震驚,但我認為,它就是一個非常平常的工具。
工具沒有善惡屬性,覺得《安隆條約》好或是不好,那就是提前預設了立場。
在我看來,割地賠款是解決各國衝突的一個手段。
透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各國在激烈衝突後得到一定的補償和平衡,不至於拼得你死我活,避免了戰爭的無休無止。
這種手段,對於各國的平民百姓比較好。
一旦發展到滅國戰爭,平民沒有遭受到屠殺,也會因為國家秩序崩潰,大量平民飢寒交迫而死。”
米有德先生對於這個理論,他卻無法接受。
這個理論所表達的內容,那與地緣學說有著激烈的衝突。
米有德先生卻眉頭緊皺,立刻反駁道:“王慧先生,您的看法未免過於理想化。
各國之間的矛盾尖銳至極,積累了大量的仇恨。
割地賠款只是暫時的妥協,根本無法從根源上結束戰爭。
這從華夏曆史,就能輕易看出其中的端倪。
不談華夏數千年的歷史,只談先秦時期具備代表性的歷史。
北宋年間的大學者蘇洵所寫的《六國論》,對於這種情況,已經做出極其清晰的描述。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靠著割地賠款,根本獲得不了和平。”
主持人王小虎戴著有線耳塞,節目的導播可以在節目程序之中,實時告訴他,觀眾最關心的事情。
主持人王小虎現在就瞭解到,大部分觀眾支援米有德先生的論點。
特別是米有德先生這句話說出來,給節目組打電話的觀眾更多了。
王小虎心中已經有了偏向,他在潤物細無聲之間,已經切換了主持風格。
“米有德先生,您認為魏國此次割地賠款,會對其他國家帶來怎樣具體的影響呢?
歐洲的觀眾很關心這個問題,會不會有國家學習魏國。”
米有德學者神情嚴肅,沉重地說道:“首先,對於曹國周邊的國家來說,曹國此次的勝利和獲得的大量賠款與土地,使其國力大增,野心也必然膨脹。
《安隆條約》就已經約定與祁國相關的利益。
曹國騰出手來,他也會報復北方鄰國襄國。
曹國不是安分的國家,魏國忍辱負重,必然要想著報復回去。
把時間的尺度拉長,這件事情遠遠沒到完結的時候。
但對於南美的局勢來說,當地現在確實穩定下來,百姓不用擔心受到戰爭的衝擊。
這件事在歐洲各國,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但我依然堅持之前的觀點。
歐洲地區各國,經歷這次的戰爭,已經有了極深的仇恨,絕不能輕易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