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有著完善的汽車工業,他也相應具備生產戰車的能力。

瑞王蘇雷相信,戰車在歐洲大平原上,一定能再次展現他的鋒芒。

「內燃機對一個初始的國家極為重要,我們花費這一點點代價,那是賺大了。

只需要一百萬兩銀幣,就能獲得一個內燃機產業鏈。

一百萬兩銀幣可以買數萬臺內燃機。

但關乎著一個國家根本的產業,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本王才安心。

小麥育種專家也是如此,這關乎著國內的糧食產業,必須要提高重視。

電報的作用,現在已經有目共睹。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電報,那就相當於是一個瞎子。

只要有完善的電報網路,鄉下發生一件事,都可以在瞬時之間傳到王宮。

這對於本王統治國家,提供了多大的便利。」

瑞王蘇雷沒有說出口的事情,文官們都清楚。

那就是自從有了電報之後,文官想要欺上瞞下,那就沒有以往那麼順利。

瑞王蘇雷說完,他不管阮秀淳怎麼想,只需要讓他知道,自己對於人才的重視。

阮秀淳聽完瑞王蘇雷的講述,他心中感慨萬分,虎父無犬子。

瑞王蘇雷在某些方面與皇帝蘇河非常相似。

他聽到民間對於皇室的傳聞。

太子蘇蜀和瑞王蘇雷小時候經常圍在皇帝蘇河身邊,由皇帝蘇河對他進行教導。

太子蘇蜀如果不是背景太過雄厚,自己又非常爭氣。

瑞王蘇雷未必會輸給太子蘇蜀。

阮秀淳立刻露出笑臉,拍綠王蘇雷的馬屁。

「殿下高瞻遠矚,眼光太過長遠。

我只是一介凡人,感念殿下的教誨,今後一定會更加重視技術人才。

我發現也只有殿下和六皇子蘇晟對於技術人才的招募在下血本。

其他的諸侯王,他們爭搶的人才,主要都是有威望的賢才。

他們對於技術人才,沒有那麼的重視。」

瑞王蘇雷聽到阮秀淳說起其他諸侯王的做法。

他不屑的說道:「那些賢才,完全是互相吹捧出來的名氣。

士林的那些文人,他們就擅長做這件事。

特別是漢朝時期,透過察舉制選拔人才。

臥冰求鯉求孝名這些手段都用出來。

那些在史書上留下賢明的人,他們有幾位是真正的經天緯地之才。

更何況帝國這些互相吹捧的賢才,在我眼中他們就是跳樑小醜。

漢高祖劉邦手握沛縣一地人才,建立了大漢。

明太祖朱元璋,收攏一地人才,這裡有名將徐達、擊匈奴於漠北的藍玉,善於治國的李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