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突發變故(第3/4頁)
章節報錯
太子蘇蜀閱讀完,他臉色大變,立刻啟程返回京城。
這份電報通知的事情非常緊急。
他這次考察地方之旅,肯定要虎頭蛇尾,從現在開始就結束。
太子蘇蜀坐上反京火車,他仔細閱讀這份字跡簡短的電報。
電報上面只是講述一件事。
吳國與桂國這兩個歐洲的藩屬國,派代表來到帝國,他們
請求帝國調停兩國之間的爭端。
太子蘇蜀心中非常明白,這兩個國家不是想讓帝國調停兩國的爭端。
他們是想試探帝國的態度。
太子蘇蜀所料不差,這兩個國家軍備競賽已經到了極限,或者是某一方已經準備好了戰爭。
他們一旦瞭解帝國的態度,戰爭將會在短時間內爆發。
這種情況也與松江郡大量的二手萬噸貨輪被採購的情況相呼應。
無論藩屬國準沒準備好這次戰爭,一旦有國家準備動手。
哪怕是沒有準備好戰爭的國家,他們也會立刻下場。
戰爭開始,下場的國家,還有勝利的可能。
要不然等待決出地域霸主,這些沒有參戰的國家,他們就是砧板上的魚肉。
這些藩屬國沒有做漁翁的資格,更沒有做漁翁的實力。
只有帝國依託強大的工業實力,才具備做漁翁的能力。
帝國現在的實力,哪怕是各大藩屬國全面進攻,帝國的軍隊也能拒敵於國門之外。
正是因為帝國有隨意改變戰局的能力,這些藩屬國才會試探帝國的態度。
帝國如果有偏向,這場戰爭根本打不起來。
他們開啟戰爭,那是為了勝利,而不是成為炮灰。
太子蘇蜀比其他人更關心這個問題。
他的三個弟弟,可是被分封在歐洲地區。
如果歐洲地區的藩屬國,顧及到他弟弟的身份,不敢去動他弟弟的領地。
這件事真的發生,對於太子蘇蜀來說,都算不得是件好事。
太子蘇蜀可沒有忘記,明成祖朱棣是怎麼當上皇帝。
他也記得父皇一項是以國家為重。
他的這些弟弟們抓住機會,表現的太好。
藩屬國發展壯大,具備挑釁帝國的實力。
或是他的弟弟們展露出治理國家的強大能力,讓父皇有了換太子的想法。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對於太子蘇蜀來說,那就是毀滅的打擊。
他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這些藩屬國在開戰前就知道,帝國會對所有藩屬國一視同仁。
帝國還會與藩屬國正式簽訂相關協議,確定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的權利與義務。
帝國對待藩屬國之間的戰爭,大部分都是中立派,藩屬國出現什麼事情,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只有一部分具有利益相關的人,他們分為主和派和主戰派。
太子蘇蜀給自己的定位是主戰派,但他卻與主和派走得很親密。
他身為帝國的儲君,不可能在明面上支援帝國的藩屬國進行內戰。
太子蘇蜀放下電報,他靠坐在椅背上,閉上眼睛想著應該怎麼辦。
這件事情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父皇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