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的沈首相還是外戚,他就自覺無法承受這麼大的壓力,選擇辭官不做。

姚啟文這段時間也一直在思考,遼國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迎來大發展。

他反覆閱讀帝國出臺的各項政策,研究了許久,特別研究帝國落後的省份,這才發現落後地區想要發展工業,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姚啟文準備良久,他聽完遼王李青木的話,立刻在一旁出聲道「王上,趙王蘇熊的理念臣也認同,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我們只要換一個思路,本來是不太好的事情,卻更有利於我國的發展。

這種情況未必不會出現。

我國沒有受到經濟危機影響,其餘各大藩屬國都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發展陷入的停滯。

正常的思路,確實是我國工業實力不如人,經濟體量非常少。

特別是遠離世界的中心,我們對外的貿易量極低。

這才導致我國基本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

臣轉變思路,這也能說明我國的經濟靈活,更方便進行調整。

其他藩屬國受到世界局勢的影響,他們連調整經濟結構都做不到,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經濟危機爆發。」

姚啟文不是隻說空話的人,他針對於遼國的情況,也做出了一些安排。

一名普通的官員上任,都要辦幾件大事,展現自己的能力。

他這個首相也不例外,需要用實實在在的成果,震懾其他人。

姚啟文在遼王李青木愣神時,他緩緩說道「王上,對於我們這種工業落後的國家,想要發展工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有足夠大的市場。

發展工業的資金和技術,都容易解決。

唯獨市場不好解決,但市場這個問題又必須要解決。

哪怕是建好工廠,培訓好工人。

沒有足夠的市場,這些建起來的工廠,最後結果也是倒閉。

我們本國的市場不夠大,但臣判斷,我國周圍有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遼王李青木有些低落的神情,他聽到手像姚啟文這樣說,立刻變得精神起來。

遼王李青木激動的詢問道「姚愛卿,你所說的方法是什麼方法?

本王思考許久,都沒有發現我國周邊有大型的市場。」

姚啟文首相自信的說道「當然是歐洲各國在非洲建設的殖民地。

這些殖民地建設的極為分散,人口也不算多。

但他們對工業品有很大的需求。

只要我國的東西便宜,價格比從他們本土運過來還便宜。

就會有商人忍受不住利益的驅動,選擇購買我國的產品。

這是我國藉助各國經濟危機爆發,趕超他們的唯一機會。」

遼王李青木聽到這個方法,他看著繁華大街上,百姓臉上喜悅的笑容。

他下定決心道「這個方法很不錯,這是本王這段時間,聽到唯一可行的方法。

本王從不缺少拼搏的勇氣,機會再渺茫,那也要盡全力拼一把,省得讓自己後悔。」

遼王李青木是海軍將領出身。

海軍在大海上,發生意外的情況非常頻繁。

海軍將領都要有臨機決斷的魄力。

遼王李青木不是輕易會認輸的人,遼國的情況已經這個樣子,哪怕是拼輸了,那也影響不大。

姚啟文首相聽到遼王李青木的決心,他也信心十足。

只要遼國上下一心,一定能做好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