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蘇虎看著桌子上的報紙,他揉了揉有些隱隱發痛的頭。

大哥蘇熊的趙國,地理位置太好了,周邊沒有強國,這樣才可以肆意發展。

他從這份報紙上的內容,就能看出來大哥蘇熊傲視群雄的氣魄。

趙國的鄰國,如果有一個與它的實力相當,大哥蘇熊絕對不會這樣傲慢。

趙國能公開國策,完全無懼鄰國的挑釁。

魏國卻不能這樣做,南美洲這裡的局勢完全不同。

魏國旁邊有一個實力相當的鄰國曹國。

南方還有一個人口數百萬,以礦業和畜牧業為主的祁國。

魏國不能過早的暴露稱霸的野心。

魏國與曹國之間的戰爭,源於兩國的矛盾。

一旦魏國想稱霸,一直作壁上觀的祁國與曹國聯合起來。

祁國在魏國的南方牽制魏軍的行動。

衛國想要先解決祁國,更是不可能。

一旦魏國有所動作,曹國必定會出兵干預。

曹國想要達成同樣的目的,魏國也會出兵干預。

魏國兩線作戰,魏王蘇虎也沒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

魏國想要稱霸,只能是先與曹國決出勝負。

自從上次魏國與曹國爆發激烈的戰爭,兩國都因為打不下去,選擇撤兵休戰。

魏王蘇虎多次與首相曲小龍,大都督宋康波討論魏國應該怎樣應對來自曹國的威脅。

他們都沒有討論出來一個確切的方法,解決曹國的問題。

魏王蘇虎看完這份報紙,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思路。

趙國因為現在的局勢與各國剛建立之時差不多。

這次的經濟危機,又是各國實力的一輪大洗牌。

各國剛建立之初,實力都是差不多。

隨著各國的發展,實力出現了巨大的差距。

只以美洲為例,趙國因為發展的最快,從偏居美洲西海岸,一路打到美洲東海岸。

又因為當時趙國北方沒有壓力,趙國南方的襄國,開國君主蘇鯉受傷死亡。

這種或是實力因素,或是巧合事件共同導致趙國的實力,發展成如今這樣強大。

魏國和曹國剛開始不接壤,兩國可以擴張領土,快速發展實力。

魏國和曹國領土接壤之後,兩國的發展就已經到了瓶頸,除非能吞併對方,才能發展成類似趙國的實力。

正是因為兩國的實力相當,魏王蘇虎想了許久,都沒有想到解決曹國的辦法。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競爭,為蘇虎提供了足夠的參考。

魏國針對曹國,使用了美人計、離間計等各種計策。

但只要曹國李大壯的雄心壯志沒有熄滅,他正值壯年,還沒有昏聵。

這些計策,完全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魏王蘇虎現在發現,經濟也是一個大殺器。

現在的戰爭,已經不是糧草充足就能獲勝。

必須要給軍隊提供充足的彈藥。

工業實力才是一個國家,戰勝敵人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