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9年(公元1662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還有五天就是除夕節,哪怕是經濟危機到來,帝國百業蕭條。

但帝國現在的生活,依舊比任何一個朝代都好。

過年的氣氛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過年求的就是家庭美滿團圓,富裕的家庭有富裕的過,窮人也有窮人的過法。

哪怕是帝國救濟糧的發放點,也在這個時候給每一個領救濟糧的家庭,發放兩隻雞腿,五斤豬肉,兩米棉布,讓他們過一個溫馨的新年。

晉商商會會長杜寶年把車停在帝國大廈的地下停車室,他邁步走下車,順著樓梯前往位於五樓的包間。

他透過帝國大廈的玻璃牆,看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

它比往年更加的蕭條,杜寶年感同身受,心中不斷嘆氣。

大部分人都在嚷嚷,經濟危機即將到來時。

杜寶年無法想象,經濟危機到底會出現什麼情況?

經濟危機真的到來,之前發展勢頭很好的公司,大量的破產倒閉。

特別是借銀行貸款,用於擴張公司業務。

銀行或是破產清算,或是抽貸自保。

這些公司沒有了外部資金,立刻就破產倒閉,根本就沒有自救的可能。

杜寶年看著一些年輕的商人,哀嚎著帝國要完了。

他只想對年輕人說一句:「你們太年輕了。」

這些人從小生活在安定的環境之中。

他們記事起,就生活在寄宿的小學,從小看著帝國一步步發展壯大。

他們的印象之中,帝國的商業環境就是蒸蒸日上,從沒有見識過帝國衰落的景象。

這些人反應這麼大,那就是他們心中的幻想被突破。

杜寶年這樣年紀的人,他從小經歷在明朝末年那種黑暗環境。

明朝的商人,除非是王爺或是進士老爺的白手套。

要不然隨便一個縣令,都能讓他家破人亡。

在明朝那種環境做生意,商人必須要八面玲瓏,隨時打點官場上的人。

沒有身份背景,生意也不可能做大,只能賺一些辛苦錢。

杜寶年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他都能生存下來。

他看到經濟危機對於工商業造成的破壞,確實令他感到驚訝。

但這個情況,不至於讓他感到恐慌。

他耗費心血建立的興盛公司,規模萎縮到不如鼎盛時期的五分之一。

但興盛公司最核心的業務,食品工業依舊能維持。

這也與杜寶年是南洋地區的大地主,有著密切關係。

興盛公司的原料供應,大部分都是他名下的農場提供。

這樣就導致興盛公司的產品比同型別產品價格更低。

經濟不景氣時期,價格戰是最有效的手段。

這會讓公司盈利降低,但現在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活下去。

經濟危機爆發半年以來,至少有上萬家公司破產倒閉。

現在的市場不太好,但杜寶年相信市場早晚有恢復的那一天。

哪家公司能在經濟危機中活下去,等到危機度過之後,必然會佔據龐大的市場,獲得驚人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