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要塞前線,徐晉升軍長看著炮兵團的155毫米重炮,正發射穿甲彈。

穿甲彈鋼筋狠狠撞在厚達三米的混凝土要塞上,巨大的金屬射流直接把要塞混凝土牆壁,打出一個小坑。

徐晉升軍長看到這種情況有些感慨,桂國還是實力太弱。

他如果還在帝國軍中,只是承天要塞這種規模的要塞。

帝國會開動軌道列車,三百毫米以上的要塞炮,幾炮就能把要塞打穿。

桂國既沒有能力製作三百毫米以上的要塞炮和炮彈,有沒有把這種龐然大物運輸到前線的能力。

桂國缺少武器彈藥,能從帝國購買,也能從具有大口徑火炮生產實力的藩屬國購買。

無論是歐洲的宋國,還是美洲的趙國、魏國、曹國,都具備這樣的實力。

武器運到前線的能力更加重要。

哪怕是撫平省沒有受災,桂國也沒有快速修建鐵路,把這種重型武器運到前線的能力。

這種炮彈就數噸重,火炮數十噸重的龐大傢伙,無法採用卡車運輸的方式。

只有火車和輪船,才具備這種運輸能力。

徐晉升軍長指示感到可惜,他能動用的武器,只能是三門能夠發射特殊穿甲彈的攻堅重炮。

炮兵團具有的另外八門榴彈炮,他對人員有著巨大殺傷力,但對於鋼筋混凝土要塞,基本沒有多少作用。

戰場上的硝煙瀰漫,桂軍列隊整齊,看著炮兵團與要塞互射。

正在這時,祝明顯參謀長拿著一封電報,一臉陰沉的走過來。

徐晉升軍長看到搭檔這個表情,他有些不解的詢問道:“祝參謀長,前線出現什麼變數了。

吳軍有了支援,還是有其他國家的軍隊下場。”

徐晉升軍長最怕其他國家的軍隊,以執行盟約的名義下場。

桂國經過這幾年的準備,國內柴油兩三萬軍隊,能動用的軍隊只有兩萬人。

吳國也是如此,防守會動用民兵,顯得軍隊更多一些。

這是歐洲各國普遍能動用的軍隊數量。

帝國的軍人看到他們這些藩屬國的軍隊,一定會露出嘲笑的表情。

他這個軍長,統帥的部隊不到八千人。

帝國的軍長,統帥的部隊人數高達四萬多人。

同樣是軍長,實力差距太大了。

他知道這種原因比較無奈,國家招募人才,必須要給予更高的待遇。

軍隊的數量不夠,無法統帥更多的軍隊,但待遇必須要給足。

這就導致絕大多數將領,所統帥的部隊,全部都是“不滿編”狀態。

現在各國的軍隊,基本都是由漢人組成,以第一批移民為主。

各國的第一批移民,那是對各國最忠誠的移民,數量有限。

第二批大規模移民,還沒有完成歸屬,參軍的熱情不高。

原住民,挑選一批表現忠誠的人,進入二線軍隊負責地區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