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調停?(第3/5頁)
章節報錯
歐洲地區真的爆發混戰,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
首相洪賢來的晚,他吃了最後一碗全麥麵條。
越王白元貴帶領百官返回西陽城。
他在路上,接到通政司緊急送來的一封電報。
蜀王錢明義號召歐洲各國,調停吳桂兩國的衝突。
越王白元貴接到這封電報,他百思不解其意,立刻召來首相洪賢和大都督崔文武,討論這件事情。
“兩位愛卿,本王想不明白蜀王為什麼做無用之功。
利益嚴重衝突,調停一點作用都沒有。
楚國和宋國之間的殖民地衝突,我們也進行過調停,完全是在做無用之功。
蜀王錢明義哪怕是一個書呆子,他有了前車之鑑,也不會繼續這樣做。
更何況蜀王錢明義絕不是書呆子,他能調動帝國內閣,管理一個龐大國家,沒出現太大的錯漏。
蜀王錢明義絕對是非常精明的一個人。
蜀國武力不強,但他偏安一隅,自保的能力還是具備。
蜀國再不行,也絕對不會出現讓騎兵對抗戰車的情況。”
首相洪賢分析道:“蜀王錢明義一改往日的低調,他準備入場調停。
蜀王還明知調停不可能成功。
臣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應該是蜀王錢明義想要增強自己的地位與名氣。
蜀國之前很低調,這個現象已經造成蜀國國內很多官員不滿,特別是想要建功立業的青年官員。
青年朝氣蓬勃,他們心中也有著理想,絕對不想效力死氣沉沉的國家。”
越王白元貴聽到首相洪賢的分析,他卻緩緩搖頭。
蜀王錢明義給他的感覺,就是極為精明的人。
在不觸碰他核心利益的情況下,蜀王錢明義會非常的低調。
蜀王錢明義確實沒有多少野心,但絕不能把他當做傻子。
大都督崔文武皺著的眉頭很快舒展。
他激動的說道:“臣認為蜀王錢明義之所以這樣做。
蜀王不是真的想調停衝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吳桂兩國的衝突根本無法調停。
蜀王哪怕是看不出來,蜀國必然也會有人能看出來。
這件事又不是太難分析的情況,對歐洲局勢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有清晰的判斷。
臣認為蜀王之所以表現得這麼積極,他絕對不是想調停衝突,而是要煽風點火。
以調停衝突的名義,讓吳桂兩國徹底沒有迴轉的餘地。
我們不要忘記蜀國的位置,他可是與桂國接壤。
一旦吳桂兩國發生衝突,桂國的實力必然削弱。
蜀國邊疆必然能減輕壓力,這對於軍事實力不強的蜀國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