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調兵備戰的動作,引起周邊鄰國的緊張。

他們紛紛加強對楚國國內情報的刺探。

越王宮中,越王白雲貴正與大都督崔文武討論楚國的情況。

“崔愛卿,你判斷楚國大規模備戰,他們劍指何方?”

崔文武看著地圖分析道:“王上,臣判斷楚國的作戰方向,應該不是我國,他也不是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

現在的交通情況很惡劣,楚國只有府城之間才通鐵路,國內大多數地方都沒有鐵路連通。

大規模調動兵力和物資,依靠脆弱的陸運。

楚國除了透過海運調動沿岸的物資,它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調動大量的軍力和物資。

不只是楚國這樣,包括我們在內的眾多國家,能夠打多大規模的戰爭,不是看有多少兵力和物資。

而是看運輸兵力和物資的能力。

現在各國的鐵路網沒有聯通,調動兵力和物資的速度很慢。

這也是臣判斷,在各國鐵路網沒有組建之前,戰爭的規模極為有限。

不是不想增加戰爭規模,而是沒有能力增加。

火器時代的軍隊,再也不像冷兵器時代,拿著一把戰刀,發點餉銀和米糧,就能組織起一場大規模戰爭。

現在的戰爭,一個月產生的子彈殼和火炮彈殼,它都能鋪滿西陽城。

軍隊消耗這麼大,沒有源源不斷的後勤供應,戰爭根本不可能打下去。”

崔文武大都督等到越王白元貴點點頭。

他知道越王白元貴很容易接受這個理念。

越王白元貴是統兵將領出身,他統帥帝國大軍作戰時,對於後勤的重要性,瞭解的非常清楚。

崔文武大都督簡單的介紹,不需要太深入講解,越王白元貴就能聽明白。

“王上,我們觀察細作收集到楚國囤積物資的地點和調兵聚集的地方,主要是楚國西部沿海港口。

楚國必定想從西部沿海發起進攻。

如果作戰目標是我國,那完全沒有必要。

楚國與我國接壤,想要進攻我國,完全不用這麼麻煩。

楚國調兵和囤積物資的動作隱瞞不住,絕對不是在誤導其他國家。

楚宋兩國是聯盟,楚國不可能從海陸出兵去打蜀國。

遠交近攻的道理,楚王魯晨陽不可能不知道。

楚國具體要做什麼?臣瞭解到的資訊太少,無法判斷出來。”

崔文武大都督說這話時,他臉上微微發燙。

他了解到的資訊,只能判斷出楚國的目標不是越國。

他無法判斷出楚國的真正目標是什麼?

這一問題無法解決,他們的緊張,一天都不會緩解。

越王白元貴擺了擺手說道:“現在的情況,確實無法判斷出楚國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