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6年(公元1659年),三月十六日,瑞國首都盛隆。

瑞王蘇雷硃筆批閱大臣的奏疏。

他放下筆,活動了一下發酸的手腕。

瑞王蘇雷之前只是知曉成為一名國君的種種好處。

他從來沒有想到,當一名國君會這麼累。

瑞國是一個小國,人口只有幾百萬。

這點人口,都不如帝國的一個行省。

瑞王蘇雷這半年以來,一刻都不敢停歇,每天都要處理奏疏到很晚。

瑞國的制度還與帝國基本類是。

有內閣和大都督府,已經處理完官府和軍隊的大部分事物。

瑞王蘇雷只需要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

即便是這樣,他都弄得手忙腳亂,還出了幾次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他第一次感受到處理國事的艱難程度。

他真的佩服歷史上事必躬親的君主,這些人的能力真強。

瑞王蘇雷就記得有人說過,以父皇的能力,完全可以不設定內閣。

這樣皇權與相權就不會發生衝突。

但內閣是為了保證一個國家底線而設立。

能力強的君主,可能不需要內閣,能力不太強的君主,一定需要內閣輔助他處理國事。

瑞王蘇雷處理國事,必須要內閣輔助,他還要倚仗內閣官員治國。

他這樣做,必然會加強內閣的權力。

瑞王蘇雷從他父皇那裡學到很多帝王權術。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制衡,絕不能讓國內任何一家勢力做大。

瑞王蘇雷為了平衡軍隊的勢力,他從帝國軍校挖來畢業生。

瑞國的軍隊分為老兵勢力和軍校生勢力。

這兩方勢力內鬥,他們就無法壓制文官勢力。

瑞王蘇雷還要倚仗文官協助他治國。

文官勢力必然會快速膨脹。

瑞王蘇雷為了制衡文官,他直接打破官場的默契,引入了商人唯第三方勢力。

帝國工商業在快速發展,商人掌握大量的錢財和工廠。

他們的地位照比之前的朝代,地位已經獲得巨大的提升。

商人獲得了他們之前不敢想象的地位,但他們卻不會因此而滿足,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

特別是英吉利等國家,商人的地位傳到帝國,那些具有野心的商人更加坐不住。

他們在帝國之時,就藉機鬧了好幾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