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黃河、長江、湄公河、恆河、印度河。

這是帝國境內的六大河流,六河流域也是帝國的主要農耕區。

只是疏通這六條河流,清理河流的淤積,並在六河流域修建大型水庫。

這就需要至少三千萬兩銀幣。

如果算上松花江、淮河、珠江等河流,五千萬兩銀幣都無法完成。

河流疏浚與修建大型水庫,這種工程是越早建設好,那就能早一天為帝國帶來益處。

更何況隨著汽車的增多,對國內的道路有更高的要求。

工部想要修建聯通國內各大城之間的道路,至少需要兩千兩銀幣。

水力與道路,這都是千秋萬代,一勞永逸的工程。”

首相錢明義聽到工部尚書方以智的說法,他都想忍不住與方以智吵起來。

一共一億四千萬兩銀幣的可分配資金,工部一家就拿走一半,其他部門不可能答應。

但他作為帝國的首相,對於帝國的情況瞭解很清楚。

工部尚書方以智說的情況很真實。

帝國現在不依靠農稅生存,但糧食豐收對帝國非常重要。

想要糧食豐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風調雨順。

主要河流修建大型水庫,那就可以調節農業最重要的水資源。

發生洪澇時,可以透過水庫蓄水,防止莊家被淹。

發生乾旱時,水庫可以放水,滋潤需要水的田地。

但這一筆資金,真是太大了,五千萬兩銀幣的預算。

這簡直是開天闢地的第一次。

帝國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從興起到滅亡,用在興修水利的費用上,那也沒有五千萬兩銀幣這麼多。

至於工部尚書方以智提出的修建道路,首相錢明義認為這個工程不算急切。

有鐵路溝通各大城,聯通各地的水泥路還沒有殘破到必須修繕的地步。

他認為工部尚書方以智說的沒錯,但又不能答應這個條件。

工部拿走一半,其他的部門怎麼辦?

他作為內閣首相,對於下屬要做到不偏不倚,這才能有足夠的威信。

首相錢明義一時之間無法拿定主意,向著皇帝蘇河躬身行禮道:“陛下,請您做決斷。”

皇帝蘇河看向首相錢明義的做法,他就知道首相錢明義心中支援工部尚書方以智的做法。

首相錢明義反對,他可以直接駁回不切合實際的預算。

華夏經歷數千年的重農一商,他們有這個想法不奇怪。

皇帝蘇河也支援工部尚書方以智的想法。

他剛佔據陝甘地區時,就花費大力氣興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