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屬國擁抱之本,發展的會更加迅速,有成為區域強國的希望。

皇帝蘇河肯定希望他兒子所擁有的國家,成為地區強國。

不是在數十年或是上百年之後,它被其他國家吞併。

皇帝蘇河給予皇子的計劃書,那就是像大華帝國一樣,王室成為這個國家的最大資本。

這樣即便是資本與皇權發生了劇烈衝突,王室的地位也不會受到衝擊。

皇權是皇權,皇室是皇室,他們是不同的主體。

例如大明朝,朱元璋與朱棣時期,皇權與皇室基本畫上等號。

但隨著明朝內閣的成立,皇帝懶政又成立司禮監相抗衡。

內閣與司禮監已經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皇權。

明朝皇帝如果能平衡內閣和司禮監,他才能使用全部的皇權。

到了崇禎朝時期,廢除了司禮監的權力,內閣所代表的文官權力無法制衡。

這時候明朝的真正掌權者,已經變成了文官集團。

崇禎皇帝已經沒有能力,調動龐大的大明。

皇子們如果各個是秦皇漢武那種千古聖君,皇帝蘇河肯定不會讓他們放縱資本。

但他的皇子們,除了太子蘇蜀表現的還可以,其他皇子都是中人之姿。

他們本身的能力,不足以從零開始,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

哪怕是皇子們具有這個能力,他們的後代也不會個個都是聖君。

皇帝蘇河認為,對於能力不算突出的帝王,讓他們擁抱資本,這對於皇室和國家,都比較有利。

他看到皇子們一副躍躍欲試的表情。

「你們先按照計劃書進行操作,發現問題再進行改正。

父皇對於你們一視同仁,每人都有一份建國禮包。」

四位皇子聽到父皇的話,他們鞠躬行禮之後,退出乾清宮。

他們各自找尋背後的勢力,商量他們應該怎麼做?

………………………………

二皇子蘇雷面向自己的母后德妃李慧欣,他比面向父皇還更加緊張。

母后對他一直是望子成龍。

他卻辜負了母后的期望,總覺得母后看向他的目光,有種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二皇子蘇雷磕磕絆絆,講述今日發生的事情。

他重點提及父皇給予的計劃書,詢問母后的意見。

德妃李慧欣聽到二皇子蘇雷說完,她在認真的思考。

二皇子蘇雷成為諸侯王,獲得海外建國的機會。

她得知之後,心中很是欣喜,卻沒有表露出來。

德妃李慧欣之前之所以趕著蘇雷做那些事情,讓他與蘇蜀爭鋒。

這全是為了他們母子後半生考慮。

德妃李慧欣平時讀史書,他讀到皇室子弟的下場,經常代入自己,渾身就被冷汗浸透。

開國皇帝的皇子,獲得善終的人太少了。

德妃李慧欣除了不服輸之外,他還想讓自己母子安全的活下去。

現在蘇雷有了屬於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有自己的朝廷和軍隊。

它絕不是皇帝一紙聖旨,就能把國王鎖拿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