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麼長時間已經等了,不差這兩天時間。”

這段時間,莊仁義不斷用電報與張雲清溝通,商量兩軍配合,一同出兵拿下歐洲同盟軍。

兩軍已經商議好最終的出兵計劃,只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

莊仁義在前線也安排投降的歐洲同盟軍士兵,在距離歐洲同盟軍營地不遠處,吃著發放的飯菜。

讓歐洲同盟軍瞭解到,他們只要投降的及時,那就不會被殺死。

這種態度傳達出去之後,不只是歐洲同盟軍結伴投降的人數變多。

皇家陸軍進攻之後,歐洲同盟軍的抵抗態度也會降到最低點。

兩天時間已經過去,4354年(公元1657年),四月二十六日。

莊仁義軍長透過俘虜的講述與他的觀察,認為歐洲同盟軍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

他通知第二軍之後,命令全軍向歐洲同盟軍發起總攻。

呂小松得到命令之後,他立刻催促手下快點行動。

皇家陸軍十幾萬人,向著百萬歐洲同盟軍發起進攻。

他們都已經接近歐洲同盟軍的營地,對面的歐洲同盟軍沒有任何反應。

呂小松知道歐洲同盟軍已經被斷糧,很多人都餓著肚子,根本無法反抗。

他卻沒有放棄警惕,讓士兵扔手榴彈,炸開歐洲同盟軍營地的圍擋。

寧可讓歐洲同盟軍傷亡大一些,也不能讓自己手下出現無意義的傷亡。

呂小松走進歐洲同盟軍營地時,屬下的軍隊已經基本控制住這片區域的局勢。

他看到很多歐洲同盟軍計程車兵,直接爬出營帳。

他們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

皇家陸軍讓之前投降的俘虜大喊,營帳中的人立刻出來。

一旦沒有反應,他們先扔進去一顆手榴彈,隨後才檢視營帳內的情況。

皇家陸軍這麼操作,讓自己被打黑槍的危險降到最低。

呂小松看到一些歐洲同盟軍計程車兵,已經有些脫相。

他們已經斷糧數天,全靠著喝水,吃些樹皮泥土存活。

呂小松看到這些歐洲同盟軍士兵手裡,還有著火槍和手榴彈。

他認為這是極其危險的情況,歐洲同盟軍士兵哪怕身體再虛弱,他們總有扣動扳機的力氣。

呂小松交代下去,讓後勤部熬了很多稀粥。

用稀粥當引子,引導躲在帳篷裡面的歐洲同盟軍士兵出來。

只要他們上交手中的武器,就能喝一碗熱乎乎的稀粥。

呂小松佈置完之後就發現,這是讓歐洲同盟軍士兵主動上交武器。

這讓效率極大的提高,只需要一個班,就能管理上千名俘虜。

比之前監督歐洲同盟軍的方法,安全性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