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蘇蜀笑呵呵的說道:“姐,小煙兒,我們有時間再會。”

太子蘇蜀等到姐姐帶著孩子離開。

他這才與母后講述今日乾清宮中發生的事情。

皇后王文君聽完,他一針見血的指出:“蘇銘是你親弟弟,你都容不下他。

怎麼準備說服你父皇,把他分封到歐洲地區。”

皇后王文君聽著太子蘇蜀的語氣,她就知道太子蘇蜀的想法。

她從小就教導太子蘇蜀長大,對於這個兒子太熟悉了。

太子蘇蜀的羽翼漸豐,皇帝蘇河也沒有廢太子的想法。

他想要對付其他的皇子,根本不需要以低姿態來坤寧宮商量。

唯有一個皇子例外,那就是一母同胞,比他小五歲的四皇子蘇銘。

太子蘇蜀聽到皇后王文君這麼說,他無奈的說道:“母后,兒臣的地位已成。

其他皇子要與兒臣競爭,那就手上見真章。

蘇銘必定是兒臣的胞弟,兒臣不想與他反目成仇,請母后成全。

再說蘇銘也不是人君之相,他比較喜歡享樂,還愛繪畫與吟詩。

這兩個愛好,可不是父皇喜歡的愛好。

母后扶持胞弟完全是無用功,不如全力扶持兒臣上位。”

皇后王文君陷入了沉思,開國皇帝的太子,下場通常都不妙。

這是開國皇帝正值壯年時,太子已經長大。

皇權與相權衝突很激烈,皇帝與太子的權力,看上去衝突不激烈,實際上也非常激烈。

特別是開國皇帝和明君,他們雄才大略。

他們絕不允許外人,哪怕是他的親兒子,分享屬於他的權力。

這才是開國皇帝和明君的太子,下場都不太好的原因。

有很多皇帝甚至是把太子逼反了。

漢武帝、唐太宗都是比較典型的皇帝。

皇后王文君知道自己夫君,不是權力控制慾極強的那種人。

他要是那種人,那也不會想要分封大臣。

但皇帝與太子的衝突,很可能在不經意之間就爆發。

皇后王文君會盡力維護太子,但在皇帝態度堅決時,她也只能選擇妥協。

蘇銘就是他準備的後手,一旦太子蘇蜀出問題,蘇銘可以頂得住。

現在太子蘇蜀感覺到了危機,準備想把蘇銘分封出去。

皇后王文君不會允許這件事情發生。

分封到海外的皇子,哪怕他表現的再出色,也絕無可能繼承皇位。

皇后王文君嘆息一聲,她搖搖頭道:“歐洲那裡距離太遠了,母后不想與銘兒分別那麼遠。”

太子蘇蜀聽到這句話時,他一點都不意外。

他聽過父皇的教導,國人都比較喜歡中庸之道。

在一個密閉的屋子中,有人提出修建一扇窗戶,很多人都會反對。

但提出把房頂掀了,大部分人就會同意修窗戶。

太子蘇蜀早就知道,母后不可能讓蘇銘離開帝國境內。

他剛才這麼說,就是為了丟擲他真正的想法。

“母后,蘇銘現在已經長大,他也應該鍛鍊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