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領軍之時,軍中的三角體制發揮的很好。

他高坐在龍椅之上,對於軍方的干預透過大都督府實行。

大都督府這些將領,他們肯定有著屬於自己的偏向。

他們大部分都是領兵的將領,對於出謀劃策的參謀,接受度很高。

對於起到監督作用的祝師,請你們開始慢慢排斥。

最關鍵的一點,祝師的培養體系出現了問題,軍官和參謀都有相應的學校培養。

祝師大部分是從祖廟中抽調,沒有頻繁的戰爭大浪淘沙,祝師的水平急劇下降。

再加上帝國軍隊發放軍餉,基本透過銀行來完成。

祝師在軍中加強威望的發餉工作,已經名存實亡。

正式因為多種因素,導致軍中三角體制出現問題。

這才是陸軍和海軍,都出現了將領獨走的情況。

皇帝蘇河決定恢復監軍這個職位,這個職位需要做的東西,就是字面的意思,小孩子都懂。

他成立兵部,也是為了加強皇權對軍隊的掌控。

總參謀部現在的權力太大。

大都督府內一家獨大,那對於皇權的威脅就很大。

總參謀部的作用很重要,一旦拆分出去,將會影響軍隊的戰鬥力。

皇帝蘇河選擇的辦法,成立一個新部門加以制衡。

他的一系列操作,那都是加強中央集權,分散大臣手中的權力。

皇帝蘇河當然知道這兩件事背後有著大都督府高層在推動。

玄武衛在軍中的勢力很龐大,軍中的風吹草動,根本瞞不過皇帝蘇河的眼睛。

文官能瞭解這麼清楚,這其中當然也有玄武衛的功勞。

帝國已經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勢力。

皇帝蘇河不準備用暴力手段破局,他就要用一些帝王心術。

在文官的逼迫下,大都督府這些官員為了防止事情燒到自己身上,他們選擇妥協。

儘快平息這件事,不要牽連到自己身上。

首相錢明義在一旁看得很急切。

他等了許久,都沒有等到皇帝蘇河對於馬祥麟和陸元琪這兩人的處置。

首相錢明義提醒道:“陛下,大都督府的眾位確實應該好好反省。

但這些罪魁禍首,那也應該得到應有的處罰。”

皇帝蘇河還沒有出聲,坐在一旁的太子蘇蜀急忙建議道:“父皇,朝廷為了服眾,應該公開審訊,讓他們心服口服。”

太子蘇蜀的想法,那就是儘可能拖延時間,等待之後的變數。

一旦讓父皇說出處置方法,這件事情就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皇帝蘇河聽著太子蘇蜀的話,他立刻想到大都督府改制,這是在奪取大都督府的很多權利。

大都督府哪怕是表面配合,具體執行過程也會拖拖拉拉。

這兩個案子涉及到大都督齊剛毅與副都督陸遠山。

這個案子引而不發,他們就必須要推動大都督府改制,要不然必定會被這個案子牽連。

皇帝蘇河吩咐道:“太子的意見不錯,這個案子要詳細審查,辦成鐵案。

要辦成讓將領們時刻警醒的案子。”

這件事情的結果出來,大都督府很多人都露出輕鬆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