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參謀長曲天站在沙盤旁,他拿著一個木製的指揮棒,向著眾人說道:“陛下,接下來由臣講解帝國出兵波斯的戰略與戰術安排。

進攻波斯一共分為三路大軍,兩路佯攻,一路主攻。

臣先介紹兩路佯攻,第十九軍馬祥麟部從高加索山脈向南穿插。

切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波斯之間的聯絡。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藩屬國的摩擦極為嚴重。

當地有著仇視漢人的思想,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波斯帝國的信仰相近。

在這片地區國界非常模糊,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

通常用信仰和部落區分勢力範圍。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恨意,再加上歐洲國家在後方推波助瀾。

歐洲國家與奧斯曼土耳其因為共同討伐閩國,他們已經達成盟約。

這個盟約很可能會影響到帝國行軍的安全。

為了保障主力部隊的絕對安全,臣選擇派遣第十九軍牽制奧斯曼土耳其方向的敵人。

另一路佯攻的大軍,第二十五軍武鳴部從印度河畔越過高山,牽制波斯南部的敵人。

讓波斯線路到兩面作戰,以波斯國小軍弱的情況,第二十五軍哪怕是佯攻,波斯都未必能抵擋。

最關鍵的主攻,由第一軍魯晨陽部負責。

他們將會乘坐火車,前往距離波斯最近的安西省紅巖府火車站。

第一軍將會成為一柄尖刀,突破波斯重兵防守的軍隊,徹底打垮波斯軍隊的抵抗意志。”

太子蘇蜀看到總參謀長曲天動用三個軍十五萬人進攻波斯。

他不知道動用這種規模的軍隊,到底算多還算少?

但他感覺到第一軍主攻,並採用長距離穿插的戰術,他總感覺到有些奇怪。

如果派騎兵師長距離穿插,這還有可能實現。

派陸軍長距離穿插,等抵達目的地,將士的體能都被消耗乾淨,那還怎麼能打仗?

太子蘇蜀又不好直接提出質疑,他的身份不一般,在沒弄清楚具體情況之前,最好不要發表意見。

他用眼神示意內閣大臣韓翠柏,這時候就要派心腹出場。

韓翠柏一直是一名文官,他沒有任何軍方背景,哪怕是說錯了,其他人也不會在意。

內閣大臣韓翠柏看到太子蘇蜀的目光,他本來就對這個戰略充滿了疑問。

看到其他人都在思考時,他立刻站出來詢問道:“曲參謀長,我對軍事方面一竅不通。

但對於總參謀部的安排,確實有些疑惑。

佯攻的戰略我不懂,但我認為帝國既然沒有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面發生衝突,只需要派小股軍隊防守威懾就可以。

第一軍我沒記錯是陸軍,讓陸軍進行長途奔襲,這是不是有些強人所難。

陸軍長途奔襲,他們兩條腿兒怎能跑得過四條腿,珍貴的體力全部消耗在路途上。

將士們扣扳機的手都不穩,還怎麼能想辦法戰勝敵人。”

大都督齊剛毅聽到內閣大臣韓翠柏的質疑,他就知道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是他與曲天參謀長共同設定的環節,回答了文官的質疑,他們就會忽略大都督府想要隱藏的東西。

華俄戰爭時,帝國的軍隊打到黑海沿線,佔據高加索地區。

高加索地區對面就是與帝國有仇怨的奧斯曼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