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俄軍的慘敗,讓這些軍方將領想要堅持戰爭繼續打下去,都沒有了底氣。

其他的大臣看到這個形勢,作為人精的大臣們,立刻判斷出事情的發展。

他們找出各種理由,支援財政大臣的說法,表明戰爭不能持續打下去。

財政大臣加克林·波利維斯基氣憤的說道:“帝國開啟這場戰爭,是因為英吉利和法蘭西的蠱惑。

兩國說好全面支援這場戰爭,帝國軍隊的所有消耗,都由他們承擔。

但前線傳來我軍慘敗後,這兩個可惡的國家,立刻撕毀了協議。

他們找出各種理由,拖延應付給我們的錢款。

導致我們只能挪用國庫的錢,填補因為戰爭產生的窟窿。

帝國現在的情況,必須要止損。

要不然引起國內的動盪,我們都是帝國的罪人。”

加克林·波利維斯基的話,把俄國高層的怒火,引導向英吉利和法蘭西這兩個國家。

他們的做法真的招人恨,開始以利益蠱惑俄國出兵,發現俄國與大華帝國實力差距極大。

這兩個國家突然之間變臉,之前談好的援助,到達俄國已經被打了折扣。

隨著戰場上的情況更清晰,英吉利和法蘭西索性就停止向俄國繼續援助。

加克林·波利維斯基還出言恐嚇俄國高層,戰爭不接受。

俄軍打不打得過大華帝國,這件事情先不討論。

國庫空虛,戰爭在持續下去,俄國本來就壓抑的底層,他們很可能起兵造反。

在場的人都是貴族,最不希望俄國底層造反,這將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俄國主戰派因為實力不足,他們在戰場上打不過大華帝國,都不敢開口建議戰爭持續下去。

主戰派不出聲,滿朝基本都是組合派的聲音。

新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也不想讓這場戰爭繼續下去。

他剛剛穩定莫斯科的局勢,還要穩定全國的局勢。

他這個沙皇根基不太穩固,一旦與大華帝國再次發生大規模戰爭。

俄軍再一次慘敗,他勉強穩固的皇位,又會出現波折。

新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想得很明白。

俄國需要休養生息,積蓄實力。

他的地位也需要穩固,至少要能承受一場戰敗引起的波瀾。

新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看到朝局的發展,不出他的意料。

主戰派的聲音已經被壓制的最低,主和派佔據上風。

他也就藉著這個臺階,裝作迫不得已的模樣,道:“眾位大臣都是國之柱石。

你們認為和談更有利於帝國的現狀。

那就先與大華帝國溝通一下,傳遞我們想要和談的訊號。

諸位大臣,你們誰願意去大華帝國和談。”

新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