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黨爭與結黨(第1/5頁)
章節報錯
汽車緩緩行駛在皇宮裡平坦的柏油路上。
坐在車箱裡,都能感受到前方煤炭燃燒產生的炙熱。
還好現在是冬季,坐在車廂裡不算難受。
皇帝蘇河沒有理會不斷響起的蒸汽機轟鳴聲。
他看向大皇子蘇蜀,教導道:“蜀兒,你要永遠記住,上位者絕不能被任何東西裹挾。
要選定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就說法不責眾這件事,這就是文官透過輿論,想要裹挾君上的方式之一。
與之相提並論的說法,還有與民爭利。
聽到這種說法,只需要想一想,誰是眾?誰是民?
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
大皇子蘇蜀聽完父皇的教導,他大腦快速運轉起來,隨後眼前一亮,求教道:“父皇,您剛才的教導,讓兒臣有一些想法。
歷朝歷代,百姓造反被抓住,頭目直接處死,甚至是採用凌遲這種酷刑。
哪怕是從犯,大機率砍頭,小機率流放。
除非是明末那種情況,無民不反。
這樣才會只誅首惡,從者返鄉。
文官對於農民造反,他們從沒有說過法不責眾。
法不責眾一般都出現涉及官員或是讀書人身上。
與民爭利更是前朝文官常掛在嘴邊上的畫。
前朝百姓或是小市民,艱難的求活,每年攢下三五兩銀子,那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他們是民,但卻沒有本事與朝廷爭利。
能與朝廷爭利的人,無一例外,都是朝堂上的人,以及他們身後的大地主。
兒臣現在能看明白,在一些文官眼中,只有他們是民。
底層的百姓,連人都不算,只算是牛馬。
父皇已經多次清理官場,剷除害民的官員。
但這些官員,只是懼怕父皇,他們卻一直有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皇帝蘇河伸手揉了揉大皇子蘇蜀的腦袋,欣喜的說道:“蜀兒,父皇講過之後,你能舉一反三,快速瞭解其中的精華。
你這個聰明勁,讓父皇很是高興。
父皇非常贊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但真逼反底層的百姓,帝國傾刻間覆滅。
想要爭取廣大底層百姓的支援,那就不能支援法不責眾。
法律是維持帝國秩序的底線,底線一旦崩塌,帝國上下沒有了秩序,利益受損最大的一方,一定是皇室。
犯法的人,永遠只是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