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皇后教子(第2/4頁)
章節報錯
蘇蜀聽到母后這麼說,他精神立刻振奮起來。
他想要競爭儲君之位,就已經下定決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必須堅持。
他成為皇帝的困難,總不能比他父皇還高。
父皇從一介草民成為開國皇帝,他現在遇到的這點困難,那根本不算困難。
蘇蜀坐直身體,集中精神,聽著母后的告誡。
皇后王文君能一直坐穩皇后的寶座,她的手腕自然極強,她平時就喜歡讀史,對於歷朝歷代儲君的情況,瞭解的很透徹。
她用有些滄桑的嗓音說道:“蜀兒,在歷朝歷代,皇帝對於太子,有兩個最常見的權力制衡方式。
一個是二宮之爭方式,一個是三角制衡方式。
唐朝皇帝與太子的衝突極為劇烈,母后就以唐朝舉例。
二宮之爭方式,那就是讓太子與一個皇子競爭。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這麼做,但他遇到兩個天賦卓絕的兒子。
掌握朝政大部分權力的李建成與部分軍權的李世民。
李世民感覺到威脅,最終行險一搏,導致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太子,也是採取二宮之爭的方式。
但他遇到幾位廢物兒子,沒有一位嫡長子能脫穎而出。
李世民最終在老年,選擇還算出眾的李治成為太子。
二宮之爭這種方式,能有效選拔出出色的太子。
唯一的缺點就是費兒子,讓皇室同室操戈。
你父皇極度自信,認為他能選拔出合格的太子,不會採取這種養蠱的方式。
但你父皇對於首相的選拔,卻採取二宮之爭的模式。
你父皇一直讓多箇中意的大臣,透過互相碰撞,選拔出首相。
唐朝三角制衡運用出色的人,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他是透過宰相和節度使,分太子的權力,透過大臣壓制太子。
太子沒有上位時,他的權利受到文官和武將共同的打壓,無法威脅到皇帝。
太子上位之後,透過皇權從文官武將手中奪回權力,掌握至高無上的皇權。
唐玄宗李隆基要不是昏庸,導致安史之亂爆發。
他這個方式,能一舉解決唐朝皇室傳承混亂。
三角制衡方式,在宋明兩朝得到發展。
宋明朝皇室傳承,沒有再像唐朝那樣,皇子動輒滅族。
但三角制衡方式,對於太子也有一定的要求。
明朝多位皇帝,他們上位之後,都沒有能力從文官手中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利。”
蘇蜀聽著母后的介紹,他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儲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他聽到母后講完,說出自己的看法:“母后的意思,父皇大機率選擇更加穩定的三角制衡方式。
帝國現在的情況,嚴格的文武分立,確實更適合三角制衡方式。
這樣說來,兒臣一旦成為儲君,兒臣的老師,錢明義首相必然會罷相。
兒臣與海軍關係更好,下一任大都督必然是陸軍出身。”
皇后王文君看到兒子蘇蜀很快就能接受她的說法。
她點點頭說道:“蜀兒,你考慮的很全面。
你成為儲君之後,無論是看到你父皇更加喜愛某一個皇子。
還是見識到,你的老師錢明義突然之間與你交惡,大都督對於你的請求婉言謝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