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最後的旅程(第2/4頁)
章節報錯
因為發錯字導致電報出現歧義,他的職業生涯從此就結束了。
大部分人發完電報就離開,前往港口中玩樂。
因為他們知道,家人收到電報之後,沒有必要回電。
蘇蜀沒有離開電報局,他要等待父皇和母后回電。
半小時過去,蘇蜀收到兩封電報。
父皇蘇河發來的電報,支援他繼續最後的旅途。
母后王文君發來的電報,字裡行間滿是思念之情。
蘇蜀把這兩份電報仔細收好,他在島上買了數份報紙,拿回房間觀看。
他已經兩年沒有了解到帝國的情況,現在只能透過報紙,間接瞭解帝國這兩年來,發生的大事。
蘇蜀最先關心的事情,帝國有沒有立儲。
他看到帝國沒有確立儲君,民間連儲君的討論聲音都很弱,這才放心下來。
蘇蜀最擔憂的事情,那就是他出海這段時間,父皇突發惡疾。
這樣只能立儲君監國,他不在國內,那就與儲君之位毫無關係。
報紙上講解的大事,除了蘇蜀最關心的楚君之位。
那就是帝國首相的更迭,魏時鳴致仕,錢明義成為首相。
首相更迭,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魏時鳴正值壯年直接致仕,這件事情就很不尋常。
背後必然有著明爭暗鬥,蘇蜀從報紙上的隻言片語,他根本看不出來。
蘇蜀讀完這兩年的報紙,艦隊也在錫蘭島完成檢修工作。
艦隊繼續起程,沒有向北前往東印行省與緬甸行省,直接東進前往馬六甲海峽。
艦隊透過馬六甲海峽時,蘇蜀站在泰山號戰列艦的甲板上,觀察著馬六甲海峽的盛況。
這是他見到,最為繁忙的海峽,出入海峽的商船絡繹不絕。
大華帝國工業中心,分為沿海工業中心與內陸工業中心。
其中漢中工業中心與川渝工業中心,就是帝國內陸工業中心的代表。
這兩地的工業產品,一般都是透過川緬鐵路直達海邊,不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帝國沿海工業中心產品,想要運輸到中亞與歐洲,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
這是因為海運的成本最低。
沿海工業中心最為繁忙,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品,急需運到中亞與歐洲,換回來大量的銀幣。
泰山號戰列艦在馬六甲海峽航行,很快引來了眾多商船和岸上百姓的圍觀。
這裡的人,第一次見識到巨大的鐵甲艦。
要不是泰山號戰列艦上面掛著大華帝國的龍旗,它都會引起百姓的恐慌。
很快就有訊息靈通的百姓,向周圍散播準確的訊息,這是帝國兩年前建造的泰山號戰列艦。
它經歷兩年出海訓練,終於在今日返回帝國。
這個訊息讓圍觀的百姓掌聲雷動,為大華帝國的強大感到自豪。
蘇蜀看到百姓熱烈歡迎的場景,他也湧現出一股自豪感。
艦隊很快透過馬六甲海峽,因為軍艦在錫蘭島經歷過詳細的檢修。
這段路程就不在沿途的港口停靠。
艦隊進入南海,這就像回家一樣。
現在的南海已經成為大華帝國的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