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晉蔡之好(第2/5頁)
章節報錯
每艘船都爭先恐後,想要進入紅海。
蘇蜀驚訝的說道:“歐洲航線這麼火爆,現在進入紅海,這些船隻都需要排隊進入。”
王伯諾的三兒子王錦粟,走到蘇蜀身邊說道:“蘇蜀表弟,這可不是船隻太多,紅海無法容納這麼多的船隻。
而是晉國和蔡國聯合起來,把紅海路口堵住。
他們已查驗違禁商品的名義,檢查來往的船隻。
不交一筆通行費,兩國官吏就仔細檢查。
他們用這個方法,迫使商人交通行費。
通行費收取方式還非常混亂。
有一些商人願意繳納通行費,有一些商人不願意,直接讓兩國官吏詳細檢查船上的商品。
這才導致紅海入口被堵住,大量的商船在這裡排隊。”
蘇蜀聽到王錦粟表哥這麼說,他立刻就明白,閩國透過蘇伊士運河,賺了海量的通行費。
晉國和蔡國把守著紅海兩岸,他們看到大量的商船進入紅海,卻不給他們繳納一文錢。
兩國在用這種方式施壓,逼迫閩國給他們分潤利益。
蘇蜀認為這種方式很難奏效,閩國在歐洲的情況也不太妙。
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軍費,應對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歐洲國家的戰爭。
閩國絕對不會把收到手中的錢拿出來。
閩國能堅持這麼久的戰爭,國內還沒有崩潰。
蘇伊士運河收取的大量通行費,這是閩國最關鍵的底氣。
只有財政富裕,閩國才能購買大量的物資與軍火,給予傷亡軍人撫卹。
更何況在閩國君民眼中,蘇伊士運河是靠他們辛苦挖出來。
晉國和蔡國憑什麼要分享蘇伊士運河帶來的利益。
這兩個國家蹭到了蘇伊士運河帶來的大量商船。
每年服務商船都能收到數百萬兩銀幣,為什麼還不知足?
蘇蜀看向王錦粟表哥,詢問道:“錦粟表哥,你對周圍這幾個國家的局勢很瞭解。
正好給我介紹一下,我即將前往這三個國家,別鬧出笑話來。”
王錦粟看到蘇蜀向自己請教問題,他樂呵呵的回道:“老爹經常接觸這些事,我也耳濡目染,瞭解到一些情況。
晉王李鳳鳴與王叔一樣不擅長管理軍隊。
我們鄭國礦比較多,主要發展採礦業,同步發展一些農業和簡單的工業。
晉國處在尼羅河兩岸肥碩的土地,他們主要以農業為主。
歐洲地區鬧饑荒,都有商人前來晉國採購糧食。
蔡王吳傑晚來到這裡幾年,蔡國只是剛剛發展,實力最弱。
蔡國大片國土都是沙漠,非常缺少糧食。
他的隔壁確實糧食產量很多的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