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蜀看過拿過來的圓形鋼柱,現在加工鐵管,無論是炮管、槍管、還是蒸汽機的管道。

都是用切削的方法,把一個圓柱中間部分切下來。

只有透過這種技術,才能保證一根鋼管的強度。

這種圓形鋼柱的質量,決定著一切。

如果鋼鐵質量不行,表現的太脆,那根本就無法使用。

蘇蜀看到拿過來的圓形鋼柱,他用手摸一摸。

對於鋼鐵技術,蘇蜀只瞭解大概,他根本看不出來差別。

魏王蘇虎自豪的說道:“半年前,就是用這個工廠生產的鋼鐵,加工出來的鋼管。

它成為火車蒸汽機的氣缸,已經連續使用半年,至今沒有出現問題。”

蘇蜀張大嘴巴,簡直不敢相信。

魏國竟然能以較低的技術水平,煉出優質的鋼鐵。這到底是怎麼煉出來?

帝國一行人中,專門負責蒸汽機維修的工程師張治同樣感到好奇。

他開口請求道:“我對於鋼鐵冶煉還算有些瞭解,特別擅長檢查鋼鐵的質量。

這根圓柱鋼,可以讓我用工廠的機器,簡單檢查一遍。”

魏王蘇虎完全沒有作假,他大大方方的讓張治進行檢查。

張治的檢查速度很快,他檢查完之後,不敢置信的說道:“這真是太神奇了,魏國用較為低端的技術,煉出了質量優異的鋼鐵。

鋼鐵的韌性和硬度都很出色,用於蒸汽機氣缸和管道,完全沒有問題。”

蘇蜀好奇的問道:“蘇虎叔叔,你們這是研究出更好的鍊鋼技術,這真是讓人震驚。”

魏王蘇虎擺了擺手,開心的說道:“魏國基礎教育不行,大部分國民都不識字。

哪怕是漢人移民,識字的人也不算太多。

帝國應該是把文盲,全部甩給我們這些藩屬國。

能在帝國有著優異生活的人,怎麼可能冒著不確定的風險,遠赴萬里來我們這裡討生活。

我們採用的鍊鋼技術,就是帝國傳來的普通鍊鋼技術。

鋼鐵的材質也不是逐步突破。

在鋼鐵廠穩定之後,每一爐鋼鐵,質量都極為穩定。

工部對這種情況進行過整理,我也不瞭解詳情,王尚書說一下。”

工部尚書王大金得到魏王蘇虎的吩咐,他先是行了一禮,隨後解釋。

“我們工部對於這種情況也很好奇。

明明是一樣的技術,在帝國時冶煉出來的鋼鐵就比較脆。

現在只能用於打造農具還有簡單的機械。

那時的蒸汽機壽命很短,使用數個月就要進行大修。

同樣的技術,我們魏國冶煉出來的鋼鐵,就完全沒有表現出各種問題。

經過工部仔細分析,又從帝國小批次進口了一些煤炭和鐵礦石。

我們終於弄明白了原因,帝國的鐵礦石質量比較差。

煤炭的質量也會影響鋼鐵質量,但選用優質的焦炭,透過煉焦技術去除雜質,對於鋼鐵質量影響不大。

鐵礦石的質量,影響著鋼鐵最終的質量。

我們沒有了解第三代和第四代高爐,但我想其中的技術,必然有去除鐵礦石雜質的技術。

我們魏國出產的鐵礦石,含有雜質的數量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