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建不起來大規模炸藥工廠,唯一的制約就是還沒有找到硝石礦。

帝國生產的硝石礦不會出口,這些國家只有技術沒有原料,那也生產不出來火藥。

潞國公這麼說,只是在給曹王李大壯臉上貼金。

曹正圓參謀長示意蘇蜀保持鎮定,他沒有在這裡戳穿潞國公的想法。

蘇蜀看到曹正圓參謀長的示意,他知道這其中可能有他所不瞭解的隱情。

私下的時候,他在向曹正圓參謀長請教。

他立刻轉移了話題,向潞國公柳元正問道:“柳國公,我在曹國看到國民令行禁止。

特別是靜安港,秩序井然。

這種讓所有人都尊重的秩序,曹國到底是怎麼達成的。”

潞國公柳元正聽到這個問題,他眼神一縮,想到自己被用蘸鹽水的鞭子,抽打在後背時的痛楚。

他語氣悠悠的說道:“曹國在帝國治軍時,就以軍法嚴苛而出名。

曹王治國,秉承著軍法治國。

曹國上下所有人,只有兩種身份,軍人、軍屬。

哪怕是牙牙學語的稚童、治國的官吏、田間工作的農奴,他們都屬於預備軍人。

國法就是軍法,敢不從國法者,輕則關押反省,中則鞭打,重則槍斃。

全國上下,哪怕是王公貴族,也不能免除處罰。”

蘇蜀對於治國理政,他有著自己的心得。

大華帝國那麼多人才輪番教導。

很多事情他不太懂,幹一些淺顯的事情,他還是能明白。

蘇蜀詢問道:“這麼做不太好吧!

這種嚴苛的管理,短時間還能上下一心,長時間必定會生亂。”

潞國公柳元正哈哈一笑,解釋道:“有一些酸腐文人,他們也是這樣勸曹王。

直接被曹王一巴掌扇出殿外。

曹王說過,這種制度執行不下去。

第一個原因就是不公平。

王公貴族辦錯而不懲戒,立小功就能升遷。

王公貴族與百姓差距太大,百姓自然會有怨言,反對這個政策。

第二個原因就是不誠信。

以軍法治國,也要以軍功酬爵。

有過受到懲罰,立功卻不賞。

這才是民怨之所在。

只要做到賞罰分明,百姓對於這項制度,一定支援。

百姓不怕受苦,而是怕受苦之後,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