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王更加果斷,他在帝國時,正式生物學派興起的時候。

各種微生物,特別是致病菌的發現,讓一些瘟疫和瘴氣,有了充分的解釋。

這裡的主要瘟疫和瘴氣,就是依靠蚊蟲傳播。

特別是這裡的毒蚊子,傳播包括瘧疾在內的數種瘟疫。

瘧疾有青蒿素治療,但其他種類的瘟疫,在我們剛上岸時,至少奪去了八百人的性命。

曹王看到這種情況,立刻決定填平水溝,焚燒森林。

在居住區十里內,不允許有滋生蚊蟲的小水溝。

同時強制使用蚊帳,隔絕蚊蟲的叮咬。

強制所有人必須喝經過處理的水,斷絕水中的致病菌。

就是這三條基本的政策。

再加上瘟疫報告與隔離制度,直接控制了國內瘟疫的規模。”

蘇蜀聽完之後,他一臉迷茫的問道:“據我所瞭解,這種政策襄國也頒佈。

這些政策不就是《華夏醫典》上面針對瘟疫防控的政策。”

蘇蜀說這句話時十分自豪,他母后就是《華夏醫典》的主編。

母后在牛痘疫苗和孕婦生產上面獲得的名望,一直都對他有很深的影響。

周烏麟知府笑著說道:“確實如這位小先生所說,各國的瘟疫防控政策,基本都脫胎於《華夏醫典》的政策。

但提出政策容易,讓政策能持續穩定執行下去,這才是真正困難的事情。

兩國都有相似的政策,例如飲水消毒這件小事。

我們曹國在能修自來水廠的地方,先用氯氣對河水或井水消毒,再讓民眾燒開水飲用。

這樣水中的致病菌,基本能被解決乾淨。

民眾再也不用擔心霍亂等疾病的影響。

襄國也有這種政策,只是引導民眾喝開水。

襄國在三個月前,爆發了一場大規模霍亂瘟疫,至少死亡兩萬人。

空談政策容易,想要民眾執行政策,那就需要下苦功夫。

自來水的費用怎麼算,民眾燒開水需要的柴火是否充足。

這些事情不解決,政策只是空談而已。”

蘇蜀聽完周烏麟知府的講述,他是大受震撼。

他沒有經歷過鍛鍊,只知道書本上的道理。

襄國與曹國的對比,才讓他認識到,書本上的道理落地,才是最困難的問題。

他透過馬車的車窗,看到靜安港的情況,心中對於曹國有了很大的改觀。

蘇蜀告誡自己,要重點關注曹國,絕不能輕視曹國。

他看到大街上的曹國人,每一個人青壯年男人都揹著槍械或是刀劍,無一例外。

曹國人給他的感覺,那就是不用訓練,能直接上戰場,他們好似遊牧民族一樣全民皆兵。

靜安港給蘇蜀的另一種感覺,那就是秩序深嚴。

十字路口所有人都按照指揮行事,沒有一輛馬車會闖紅燈。

一些火熱的店鋪,外面的民眾秩序井然,排隊前往店鋪,沒有人會插隊。

這種秩序深嚴的情況,哪怕是在大華帝國京城,百姓們都做不到。(本章完